《医用化学》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用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8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医用化学》是一门文化课,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是介绍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包括溶液和电解质溶液,胶体化学与配位化学和有机物。这些内容有些将在医学工作中直接应用如配制溶液,有些则是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的必要基础知识。因此它是一门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讲授《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贯彻工学结合:以医学中的常规工作如配制溶液、测定PH值等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2.以精讲与自学、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3.强化实践教学。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尤其是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中的化学问题,理解和分析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并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一、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有关医学上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能用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的原理解释医学中常见的现象)。2.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能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能制备配合物并验证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二、知识目标1.掌握医用化学中相关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性质。2.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归纳与总结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满足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一是绪论,重点介绍医用化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及意义,二是无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基本的溶液和配合物理论,三是有机化学知识,重点介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一些有机物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医用化学基础的知识能为护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1。表1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序学习模块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建议学时模块一任务一1.医用化学基础研究的对象。1.了解医用化学基础研究的对象。12.医用化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绪论绪论2.了解医用化学基础与医学的关系。1.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1.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任务二2.溶液的配制和稀释。3.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2.熟悉渗透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溶液4.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3.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任务三1.胶体溶液的概念。1.掌握胶体溶液的性质。2.胶体溶液的性质。2.熟悉大分子化合物溶液以及对溶胶的保护2胶体溶液3.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作用。模块二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及溶液的酸碱性。1.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缓冲溶液的概念和22.酸碱质子理论。无机化学任务四3.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pH值的计算。4.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应用。2.熟悉缓冲作用原理和酸碱质子理论。6(2)电解质溶液5.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3.了解缓冲溶液的在医学上的意义。6.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的配制。4.能熟练地使用玻璃仪器进行化学基础实验7.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操作。1.配合物和螯合物的概念。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平衡。任务五2.配离子的稳定常数。3.配位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2.熟悉螯合物和螯合滴定。2配位化合物4.螯合滴定。3.了解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任务六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命名原则。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及命名原则。有机化合物2.有机反应的类型、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类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23.了解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有机反应的类概述型。1.醇的分类、命名、性质。1.掌握醇、酚、醚的命名。任务七2.酚的命名、性质。2.熟悉醇、酚的结构和性质。4醇、酚、醚3.重要的醇和酚。3.了解醇、酚、醚的分类和重要的醇、酚、醚。任务八1.醛和酮的分类与命名。1.掌握醛和酮的结构、命名。2.醛和酮的化学性质。2.熟悉醛和酮的分类和性质。4(2)醛、酮3.重要的醛和酮。3.了解重要的醛和酮。任务九1.羧酸的分类、命名、性质。1.掌握羧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模块三2.重要羧酸的性质和用途。2.熟悉取代羧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3羧酸、取代羧2有机化学3.取代羧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3.了解羧酸的分类及重要的羧酸、羟基酸和酮酸任务十1.油脂的组成、结构。1.掌握油脂的性质。2.油脂的性质。2.熟悉油脂的组成和结构。2脂类任务十一1.单糖的结构、分类和性质。1.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2.二糖的结构、分类和性质。2糖类3.多糖的结构、性质。2.了解二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任务十二1.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1.掌握胺和酰胺的结构和命名。2.胺的化学性质。含氮有机化3.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2.熟悉重要的胺及其酰胺。2合物4.酰胺的命名和性质。3.了解杂环化合物。表2实践课程一览表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主要内容学时类型1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1、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溶液的有关计算。2、学会量筒的使用和试剂的取用。3、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和比重计,领会要领,正确使用。1、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溶液的有关计算。2、学会量筒的使用和试剂的取用。3、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和比重计,领会要领,正确使用。2操作性2实验二、粗盐的提纯1、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1、称取8g样品2、溶解3、过滤4、蒸干5、计算产率2操作性3实验三、缓冲溶液的配制、性质及PH的测定1、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2、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3、了解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总浓度及缓冲比的关系。1、配制0.1mol/L的KH2PO4和0.1mol/L的Na2HPO4溶液250ml2、量取两种溶液一定体积于3个烧杯中3、酸度计的矫正4、测定溶液的PH值5、2号烧杯中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HClNaOH,水,测定PH值2验证性、操作性4实验四、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1、了解从植物中分离生物碱的一般方法2、通过本实验学会鉴别咖啡碱的方法。1、称取10g茶叶于烧杯中2、加水50ml煮沸20min3、过滤4、用漏斗和滤纸罩在表面皿上蒸干2操作性5实验五、醇和酚的性质1、验证醇、酚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用化学方法鉴别伯、仲、叔醇,一元醇与多元醇以及苯酚等物质1、醇与钠的反应2、醇的氧化3、与卢卡斯试剂反应4、甘油与氢氧化铜的反应2验证性5、酚的弱酸性试验6、溴与苯酚的反应7、酚与氯化铁的反应8、酚的氧化9、醚生成羊盐的反应6实验六、醛酮的性质1、观察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2、掌握醛和酮的鉴别方法1、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2、碘仿反应3、费林反应4、银镜反应5、希夫反应6、丙酮的鉴别2验证性7实验七、乙酰水杨酸的制备(阿司匹林)1、掌握乙酰水杨酸制备原理及基本操作2、通过本实验学会重结晶和减压过滤的方法。1、加料2、加热3、冷却结晶4、抽滤5、反应成盐,去杂质6、酸化结晶,干燥7、重结晶,干燥8、测纯度,计算收率2操作性8实验八、糖的性质1、了解糖的颜色反应2、了解二糖、多糖的水解3、掌握糖的还原性1、糖的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的反应,与托伦试剂的反应)2、糖的显色反应(莫利许反应,赛利凡诺夫试验,淀粉与碘的作用)3、糖的水解4.、淀粉的水解2验证性第四部分课程实施一、教材选用不必另编教材,采用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医学化学》第六版供临床医学专业用(陈常兴主编)即可。二、教学建议1.教师任教要求(1)本课程教师应具备化学专业知识,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能力。(2)具备组合优化教材内容的能力。2.教学要求(1)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2)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操作等。(3)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容纳50人以上实验教室、相应的实验器材等。三、考核评价《医用化学》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专业课。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复式考核法,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包括平时的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为闭卷,占总成绩的60%,建立理论考试题库。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