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一课程的目的和性质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工艺美术设计,不仅需要深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前人的创作经验。古代工艺美术,为我们在创作设计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二课程基本内容阐述我国各种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分析艺术特色,介绍制作工艺等。•三课程授课方式及基本要求授课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便于更直观的了解各历史朝代的工艺美术,它的种类,特色等。以历史朝代的顺序来讲,重点突出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基本要求: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掌握各朝代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种类,它的风格特点,典型代表。并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性。•前言1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是具有审美特性的造型艺术之一。这种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2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工艺美术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综合艺术。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的产生,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观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3对待工艺美术史的不同论点:1考古学:注重考古材料2艺术论:注重审美分析是工艺美术的发展史,有一定的历史系统性,有艺术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讲,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许多精湛的艺术品。研究探讨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具体内涵、理论的积淀与确立,以及时代艺术风格与特征,不仅是增强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且对我们今天从事艺术创作,从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出标志时代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创作,也是必由之路。4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5传统工艺美术的分类及形态范畴1.分类标准及其方法第一种根据使用材料确定,如陶器、皮革、金银、木材、漆制品、玉石、玻璃、丝织品、棉织品等。第二种从技术构成上进行分类,如染织工艺、髹漆工艺、刺绣工艺、镂刻工艺、雕刻工艺等。第三种按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划分,前类包括祭司类、娱教类、装饰类,后类分为穿戴类、起居类、生活类、用品类等。第四种分为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机械加工工艺。2.古代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八种形态: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家具、建筑、金银器、染织品和雕塑。6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特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堪称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原始陶器的设计意识,突出表现在其造型、装饰纹样、装饰色彩以及多种装饰手法运用和工艺制作等方面。原始陶器造型的设计源泉是以仿生为主,这是工艺美术的一次本质飞跃。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青铜器取代陶器而成为主要的器物,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给人以不向的审美感受。青铜器出现以后,各种材料的工具、用品的制作,都有取法其造型与装饰特征的倾向。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1功能之美作为现代美学概念中的“功能美”,指的是功能的直现形态化所体现的美,它不仅在人类生产活动开始之初就已产生,而且来自于器物的实用功能。2造型之美物品的造型,指物品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物品的外形和结构等。比如产品的整齐、光滑、对称,所指的就是形式上的艺术审美因素,即造型之美。3装饰之美装饰是构成一个物体艺术之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来看,由于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其装饰工艺美术主要是指附丽于器物上的装饰。4材质之美所谓材质之美,是决定工艺美术物品审美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品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它是人的感官对各种材料的光泽、质感和纹理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5工艺之美所谓“百工”,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就是百工之艺;而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就是物品制作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一个物品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6鉴赏之美从现代意义上来说,鉴赏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鉴别,二是欣赏。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就艺术性来说,上述两个方面都存在。•7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绪论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说第二节装饰的萌芽第三节石器工艺第四节陶器工艺一彩陶二黑陶三几何印纹陶第五节其它工艺一牙骨雕二染织三编织第六节结语•第一节概说•一、时代背景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时具有非常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很早就居住着我们远古的人类,比如: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他们掌握了两种征服自然的武器:一是石器,一是火。他们开始使用石器,并且学会用火烧制简单的陶器来作为生活用品。彩陶的制作是他们重要的艺术成就。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从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完成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结束了长期的原始群的生活方式,开始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进入原始的“氏族公社”时期。氏族社会的发展,由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黄河流域)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和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是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良渚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4200-5300年。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首次在浙江余杭良渚镇发现这一遗存,所以称作“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琢磨精致,纹饰华丽。专家们赞誉良渚文化玉器的工艺水准达到了“鬼斧神工般的超卓高度”,而纹饰则是将新石器时期玉器的创作“推到了顶峰”。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的基本特点:1直线深而直,线沿光滑平整。2折角线深而宽,线底略呈弧形.3多浅浮雕,利用减地平凸的手法,凸出主要纹饰,强化主题表达。4纹饰华丽,种类繁多。5特别注重眼形的琢磨。第二节装饰的萌芽•有关资料证明: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工艺方面,开始使用钻孔,磨光,刻纹等技术,从而使工艺制作能初步符合人们物质生活的要求,并表现人们的审美需要。•随葬品:用石器和其他装饰品。•代表性装饰: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在原始社会,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些图腾演变来的,因而可以保护他们,使他们生活发展,子孙繁荣。原始的宗教崇拜。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原始社会图腾展览第三节石器工艺•天然石块——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期称为“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早:蓝田人和北京人中:丁村人晚期: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石器制作:打击或作窝(断面更整齐符合使用)—啄制——钻孔(便于携带等)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图2洛南盆地旧石器图1北京人图3刮削器云南富源大河遗址图4尖状器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长21厘米、宽12厘米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民用来刨土翻地,挖取植物块茎的工具。第一类:砍砸器。主要使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制作极为简单和粗陋。(图1、2)第二类:刮削器。主要使用于整个石器时代,这种石器的制作经过第二次加工。(图3)第三类: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图4)第四节陶器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到:”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用泥制坯烧制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是原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是具有出色成就的一们工艺美术。其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等多种。陶器产生的偶然性(生活的需要)。•一彩陶1定义: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彩陶分布地区很广,不同地区的彩陶工艺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因此也形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时间先后和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几种主要类型。分别介绍。1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品种有水器,饮食器,储盛器,炊器等。圜底盆,卷唇盆是常见的类型,而以卷唇圜底盆为典型(见图)。另外,还有小口尖底瓶,瓶口呈葫芦型。菱形壶,或称船型壶(如图)装饰花纹: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几何图案为主,鱼型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有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之分,由写实到抽象。•半坡型彩陶纹饰中,人面形花纹最具有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特殊: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有寓人于鱼”的意义。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装饰花纹:一般均为直线,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2庙底沟型•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造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典型。造型多以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装饰以鸟纹为主。3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地区,是由庙底沟型分化出来的。•造型:多是小口的壶,罐之类。•装饰:非常丰富,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和曲线的结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舞蹈纹彩陶盆: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型墓葬中发现的。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卷唇平底,是一件杰出的彩陶优秀彩陶工艺品。•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1满2内彩3点和螺旋纹•艺术风格:旋动,流畅4半山型•半山型彩陶因首次发现在甘肃宁定县半山地区而得名。•造型: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装饰:1用旋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型纹做面的分割•艺术风格:富丽,精巧5马厂型•发现在青海乐都县马厂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里。由半山型发展而来。•分三个阶段:早期以双耳罐为主。中期以彩陶壶为主。晚期彩绘简化,多用波折纹。•典型代表:小口双耳罐(如图)•装饰纹样:折线纹,回纹,以人形纹(蛙纹)最具特色。•盛行陶衣,色衬手法。•艺术风格:简练,刚劲原始社会彩陶的装饰艺术总结•一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原因:1编织的模拟。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化4自然物的抽象化•二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1对比法:运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艺术手法。2分割法:用于装饰面的定位分割3开光法:特点是突出主体,增加层次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如图:半坡型)•双关法与欧普艺术欧普艺术风格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