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要内容一、法制(法律制度)和法治的关系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三、为什么要着重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依法制国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六、领会依法治国精神,规范和指导实际工作。一、法制和法治的关系(一)二者的主要区别: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律制度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2、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二)法制和法治的联系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律制度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提出了总目标三中全会总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坚持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三、为什么要着重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是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三)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四、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是党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一共可分为六个阶段。1、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2、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会主义理论体系。3、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4、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5、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6、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清世界社会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1、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之路。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翻开我国历史,不难发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往往是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时期。相反,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必定导致国力衰弱,人民苦不堪言。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里搞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保持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就无法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群众的事业。只有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核心力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实现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当代中国,谁最有资格和能力做到这一点?只有中国共产党。4、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都比较复杂。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长期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严治党。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在《周公》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政见:“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就是说法律一定要管用,要立良法,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的核心。(二)建立真正的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标准是什么?四中全会讲了六条标准: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对法治而言,守法诚信非常重要,政府要老百姓守法,自己要先守法,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比较低,政府的话老百姓不太相信,而相信网上、手机上的谣言,固然有人们的心理喜欢听负面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