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知识点一、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比喻。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2.拟人。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夸张。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3.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又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因愁而长,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奇特至极。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用“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5.象征。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如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如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6.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7.设问。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8.反问。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知识点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指的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结尾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了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而牺牲自己的真挚感情。2.借景抒情。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3.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句表面写景,实际则隐喻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世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4.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蝉声远传的特点,寄托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高度的自信。4.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即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知识点三、描写手法1.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诗中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类似情况还有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2.衬托。衬托就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突出人物某种形象或心绪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同类的事物或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用潭水的“深”来烘托汪伦的情谊之“深”,形象鲜明地衬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诗歌中常见的反衬是以动衬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通过动景反衬出了春涧的寂静。反衬手法还包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等,比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就是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3.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出江南夏夜独具韵味的美景。4.白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多用简练的语言来抒发质朴自然的思想感情,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曹植《梁甫行》。5.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如《汉乐府·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6.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7.化静为动。就是给景物以动态美。王安石在他的《题湖阴先生壁》曾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处对山的描写“排闼送青”就是化静为动的写法。类似的还有南宋张耒《初见嵩山》“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出”字化静为动,形象写出了嵩山的高耸挺拔,及作者初见嵩山时的欣喜之情。8.虚实结合。“实写”是指描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写”是指描写虚幻世界中的景象,如梦境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等。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白发生”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9.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点面结合,突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知识点三、叙述性(结构性)手法1.欲扬先抑。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3.托物起兴。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通常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4.用典(叙事方面)。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作的一首《玉树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