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同步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湓.(pén)江商贾.(jiǎ)悲悯.(mǐn)B.芦荻.(dí)霓.(ní)裳迸.(bìng)发C.幽咽.(yè)谪.(zhé)居琴弦.(xián)D.红绡.(xiāo)银钿.(diàn)嘲.(chāo)哳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忙B.曲罢悯然..悯然:忧郁的样子C.低眉信手续续弹续续:一个接一个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便地,轻易地3.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B.暮去朝来颜色..故C.凄凄不似向前..声D.举酒欲饮无管弦..4.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5.下列各句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C.秦时明月汉时关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6.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1)同是天涯沦落人,。[来源:Zxxk.Com](2)东船西舫悄无言,。(3)我闻琵琶已叹息,。(4)座中泣下谁最多,。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来源:Z。xx。k.Com]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9.诗人和琵琶女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哪些?[来源:学科网ZXXK]答:(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3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来源:学*科*网Z*X*X*K]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0.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作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D.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来源:学科网]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来源:学科网]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来源:Z,xx,k.Com]C.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像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像的流动,想像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13.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答:三、语言运用14.下面两幅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①枫叶四弦秋②浔阳千尺水③勾留江上别离情④怅触天涯迁谪恨[来源:学|科|网Z|X|X|K](1)上联:下联:①堤建西湖②心在苍生③千秋永祀老诗翁④神归东洛⑤笔诤时政⑥万户争传新乐府(2)上联:下联:1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答:16.鉴赏下面一首唐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来源:学,科,网Z,X,X,K]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试比较本诗与《琵琶行》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分析。答:四、直通高考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答: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五、激扬文字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音乐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沟通心灵;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使《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响。它可以鼓舞士气:在蒋介石发出不抵抗的命令后,撤进关内的东北军悲愤地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于是群情激昂,一致要求抗日。请以“生活不能没有音乐(歌)”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书山有路1.C(A项“商贾”的“贾”读gǔ,B项“迸发”的“迸”读bèng,D项“嘲哳”的“嘲”读zhāo。)2.A(快:愉快,畅快。)3.D(A项“整顿”古义为“整理”,B项“颜色”古义“脸色”,C项“向前”古义“先前”。)4.D(A、B、C三项均是借代,D项是比喻,用“冰下滩”来比喻琵琶的声音。)[来源:Z,xx,k.Com]5.B(B项的意思是主人忘了回去,客人忘了出发。是分别说的。)6.(1)相逢何必曾相识(2)唯见江心秋月白(3)又闻此语重唧唧(4)江州司马清衫湿。7.是过渡句,承第二、第三诗段,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8.同意。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籍的名句。9.①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②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④一个是“江口守空船”,一个“谪居卧病浔阳城”,都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10.A(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不是“起调热烈,情感激越”)11.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12.D(“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错误,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13.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14.(1)上联:①④;下联:②③(2)上联⑤②⑥;下联:①④③15.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16.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两诗都反映的是乐伎的悲惨命运,都寄予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其不同点:《夜闻》一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其不同点:《琵琶行》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夜闻》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是概括性的,而《夜闻》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17.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18.(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