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汲冢镇博源小学五年发展规划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创建农村特色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我校五年发展规划。一、学校现状分析(一)学校发展历程郸城县汲冢镇博源小学校始建于2012年春季。2016年6月16日获得郸城县教体局审批通过,颁发了办学许可证。学校座落于汲冢镇丁寨行政村丁寨村,学校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8平方米。实有教职工20人,开设教学班6个,学生233人;(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1、外部环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神指导下,面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我县教育改革的大背景,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充分听取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举全校之力,聚师生之慧,科学规划,高效落实,着力将办学思想、理念在环境中外显,在教育中内化。夯实“三项工程”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积极创建以“德艺双馨”为总体构思的特色学校。2、内部环境(1)教师结构状况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骨干教师梯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具有潜在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教师队伍具有踏实肯干、团结互助的工作热情。(2)学校管理状况近年来,学校在办学思想、创办特色、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但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学校食堂安全压力大,管理人员任务繁重。(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中老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更新。学校部分教师进取心不强,具体表现在:不读书,不看报刊杂志,靠老经验吃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教学思路随大流,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情感式”的管理成分较大。4、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教育难度大。5、德育环境越来越严峻。如不健康的其他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6、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学校区域内没有一个标准运动场,没有多功能教室,未修建教师周转房,学校食堂建设规模不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学用地紧缺。二、学校发展目标(一)学校发展理念学校以“仁满天下”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文化润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坚持“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师生拥有幸福人生创造条件”的办学宗旨,积极创建以“德艺双馨”为总体构思的特色学校,着力将“仁”文化、办学思想、理念在环境中外显,在教育中内化。夯实“教改工程”基础,大力推进“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科研工作。(二)总体发展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造就一批理念先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群体,形成不同层次可以推广运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打造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个性和风格的农村特色学校,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使学校成为区域教育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与示范性的特色学校。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通过“德艺双馨”特色项目的推进,学校将建成以“仁”为内涵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着力打造“仁”的教育。在“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上,学校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十分重视挖掘“仁”的精髓内涵。在校园内,学校邀请专人设计、建设以“仁”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仁”文化教育与学校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把培养学生礼仪意识纳入学校管理的每个细节,围绕“明礼启智,明德向善,通达知礼,立德树人”十六字方针开展礼仪的普及和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师生行为规范,学生实现“三好”——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实现学生言行和思想的升华。通过教育文化的引导渗透,促进教师师德自我完善和提高,形成教师人人注重,以身作则的良好风尚。每位教师都能够重塑职业理想和创业激情。(2)学校组建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棋艺等兴趣小组,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一技特长。(三)总体规划2016年9月——2017年8月:完善制度,走向规范。2017年9月——2018年8月:深化改革,强化管理。2018年9月——2021年8月:提升内涵,创建特色。(四)阶段目标1、组织筹备阶段(2016.9—2016.10)目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配套设施。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下发实施方案,传达文件精神,明确任务目标,为“仁”文化教育、艺术熏陶教育进课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2、第一阶段(2016.11—2017.8)目标——以礼净心,知书达礼,特长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启发每一个学生自觉做一个文明而有礼貌的人,让每个学生切实感受到做一个有礼仪的人,这对人际交往和未来事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引导全校师生明白“礼”的内涵,认识礼的作用,明确一个文明人应该怎么做。只有这样,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礼仪教育才会真正起到净化心灵和“导行”的作用。如从以下具体教育内容着手:(1)荣辱观所谓荣辱观教育,即大是大非的观念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从国家的高度,对每个中国公民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日常生活,我们仍然需要明辨是非,让孩子从小明确地认识到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不可以做。只有这样的荣辱观教育,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节俭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校内蔚然成风。(3)文明礼仪常识通过在仪态仪表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交通礼仪、迎宾送客的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文明礼仪技能,形成初步的“礼”观念和意识。(4)阅读经典学校可每周组织一节课的时间上阅读课。安排每班的语文教师授课,在课堂中讲授《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使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中上课,使阅读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分年级开展“知书达礼”诵读比赛,评出名次,对学生表现及时肯定。(5)开设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棋艺等课程。3、第二阶段(2017.9—2018.8)目标——以礼导行,彬彬有礼,才艺展示。以课堂讲授、养成训练、故事启迪、榜样示范、行为评价等方法,以少“灌输”,多“启发”、少“说教”,多“体验”、轻“外在要求”,重“自我教育”、轻“高调”,重“适度”、轻“言教”,重“身教”、少“惩罚”,多“鼓励”的教育方式从小节入手,从个体入手,从“行之雅,坐之端,笑之美”入手,由大而小,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通过正身和自律实现人人践行礼仪,让文明礼仪内化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行为习惯。教导处要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将文明礼仪督查作为评价班级活动效果、检验学生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教研处申报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将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为全体师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4、第三阶段(2018.9—2019.8)目标——以礼融德,审美传礼,个性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没有礼仪教育。学校的礼仪教育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道德教育。我们除了要求师生在校园内讲礼仪外,还要学会欣赏礼仪美,并把良好的礼仪文明(诚信、尊敬、宽恕、秩序等)带到家庭、社会。具体教育内容:A、情感审美——审美立礼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学会欣赏他人的文明礼貌行为。校内布置“礼”为主题的版面,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B、人际交往——诚信明礼诚信乃为人之本。既要做到对他人诚信,也要信任他人。在校外能积极推广。C、智、仁、勇——现代精神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不断创新,勇于实践。这是新时期“仁”文化最具时代特色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熏陶教育,促进学生艺术兴趣爱好,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个性成长发展。5、第四阶段(2019.9-2020.8)目标——以礼立校,榜样树立。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师生文明礼仪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先进集体和典型,将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敬业奉献、各类活动、社会反馈等方面的成绩突出的优秀典型进行深层次地发掘。6、第五阶段(2020.9-2021.8)目标——总结提升,推广宣传。搜集、整理过去几年中学校在“仁”文化、艺术特色建设中的各种成果,如活动图片、视听资料,学生心得、作品,教师心得、论文,师生创作成品等,进行分类存档与结集出版。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提档打造,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媒体、活动、校园开放等方式对外推广,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校“仁”文化育人理念,艺术特长发展理念,形成社会影响力,树立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新形象。三、工作思路及措施(一)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可以通过政治学习,开展“我爱我校”的系列活动,如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我爱我校征文赛等。以此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2、规范教代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3、学校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个制度出台均经过教代会通过,方可实施,争取广大师生的拥护。4、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二)理清工作思路,做好工作安排1、学习教科局关于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文件要求,结合“师德工程”,初步制定我校校园“仁”文化核心理念。2、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分工。3、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部署学校全面工作。4、教导处制定《博源小学教生礼仪规范》。5、整合“弟子规”校本课程资源,安排相应“礼”课程计划,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课程、有作业、有监督。6、团支部、大队部制定《博源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手册》,修订班级考评细则。7、制定学期各类德育文化教育活动计划,保证每月一主题。8、各校点、各年级、班级组织学习“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领会文件精神,明确任务。9、组织各班级学习《博源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手册》。10、落实礼仪课程(每周一课),实现课堂渗透。11、教导处督查落实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开展经典美文朗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小型活动陶冶学生情操。12、组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13、更新班级文化走廊和班级文化园地。14、申报关于“仁”文化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课题,并组织研究。15、举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考试。16、更新充实校园文化宣传版面。17、设立文明监督岗,督查反馈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执行情况。18、每月开展“五星评比”,每年开展年度评比选出“礼仪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安全之星”。19、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虚实结合,体验文明礼仪。20、做好典型事例的发掘和培养,总结经验做法,做好社会宣传。21、深入到家庭,走访调查学校“仁”文化教育效果,做好记录。22、搜集整理礼文化特色建设成果,对师生作品结集出版。(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基础条件薄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证。项目实施内容完成时间校舍建设1、修建伙房2016年2、修建教师住房2017年及维修3、教学楼二期工程2017年4、扩修建伙房2017年5、运动场征地建设2018年6、修建围墙2018年公用设施1、购买小学生桌凳200套满足学生需要2017年2、购置电脑2017年功能室1、多媒体教室及多功能会议室2018年2、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