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经典案例10篇【小学数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经典案例10篇【小学数学】《认识整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二、目标分析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四、教学准备小钟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钟面1.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2.自主介绍钟面(1)认识钟面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3)认识分针、时针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二)认识整时1.读写整时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7:00读作:7时10:00读作:10时1:00读作:1时4:00读作:4时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4.动手拨出时间(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结:整时:多少分(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三)巩固练习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3.有序排列时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4.猜时间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五)全课小结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揭示谜底:双手。(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来确定位置】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2.引导学生思考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二)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加深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一)在行走中辨认左右。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三)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1.看图回答问题:小鹿的左边是(),小鹿的右边是()。小鸭子的右边有()。小蛇的右边有(),左边有()。2.按照要求找一找。小帅咪咪甜甜三毛功夫小子甜甜的左边是(),右边是()。三毛在()的左边,在()右边。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设计意图:把左右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一方面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左右,同时学会用左右进行辨别】五、全课总结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角度的度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2、新课教学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3、巩固新知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4、小结作业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四、板书设计:略。《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逐步提高运用口诀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的。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教学难点:理解并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