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政府预算的内涵?答: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分配过程;从程序上看,政府预算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从决策管理体制看,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2、政府预算有哪些基本特征?答:预算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公共性,即预算分配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的运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2)法律性,即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构审查批准;(3)计划性,即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先的设想和预计;(4)集中性,即预算资金作为集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其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和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国家全局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5)综合性,即政府预算是各项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预算内容应包含政府的一切事务所形成的预算收支,全面体现政府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打算。3、如何理解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答: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决定性原因是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必备条件是财政分配的货币化。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意义有:实现了新兴资本势力代替封建没落势力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政府财政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衔接,确立了现代国家理财的法制管理模式,确立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4、怎样认识政府预算的原则?答:政府预算的原则有:(1)完整性原则,即要求政府的预算应包括政府的全部预算收支项目,完整地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收支活动,全面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不允许在预算规定范围之外还有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此原则的实现有利于政府控制、调节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完善财政的分配、调节和监督职能;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广大公众的了解,对政府预算收支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完整性原则得到保证的主要标准是预算文件的全面完整。(2)公开性原则,即政府预算应该是对全社会公开的文件,其内容应为全社会所了解。预算作为政府财政公开的有力说明,表明其财政活动的责任,是政府政绩的报道和政治职责的交代。通过预算将政府财政决策公之于众,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使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从而更好地配合政府落实有关决策。(3)效率性原则,即政府预算行为中的帕累托状态,实现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既定的产出或以既定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4)年度性原则,即各国政府编制和执行预算所依据的法定期限,通常为一年,具体形式一般有历年制和跨年制。(5)统一性原则,即要表明一国或一级政府预算应按照统一的政策和程序进行,而不论是集权制国家政府预算抑或是联邦制国家政府预算。5、政府预算政策手段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1)年度平衡预算政策,即政府预算应根据收入能力安排支出,不能出现赤字,且认为预算的平衡就能表明政府是具有责任感和高效率的。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社会里,年度预算平衡政策具有控制政府超额支出、防止公共部门过度扩张而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作用。(2)功能财政预算政策,即应以财政措施实施的后果,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为依据来安排政府的预算支出。按照功能财政预算政策的要求,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状况,采取恰当的预算收支策略,相机抉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周期平衡预算政策,即在预算收支的对比关系上,应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财政年度或一个日历时期内保持平衡。该政策接受了功能财政预算政策的合理要素,肯定调整预算收支会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并且仍然保持了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预算控制机制,继承了年度平衡预算政策的主要优点。(4)充分就业预算平衡,即要求按充分就业条件下估计的国民收入规模来安排预算收支。此政策依靠财政的内在稳定器特征,以合理的反周期调节方式起作用,在经济扩张时期,总需求会自动受到抑制,在经济衰退时期,总需求会自动得到激励。(5)综合性的预算政策,即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内容上除包括上述各种预算政策的特点外,还应合理运用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政策措施以及协调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一)现行政府预算职责功能包括财政分配、宏观调控、监督控制。(1)政府预算的分配功能。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财政分配是指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集中必要的资金,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2)政府预算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如果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功能服务,那么收支手段就又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3)预算的监督控制功能。通过预算收支指标及其完成情况,可以发硬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预算监督是预算对财政活动的规范和控制,是对预算履行其职责的状况及结果的检验,是预算的最终目的。(二)预算管理在财政管理中的地位(1)主导地位。财政管理由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国家金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各个财政环节的具体管理构成,预算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也是财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和综合反映。(2)基础地位。根据各项预算资金来源编制政府收支计划,可以全面掌握政府可动用的财力资源,为政府及时制定财政预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履行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奠定财力基础。(3)基本手段。预算管理是财政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预算形式上是财政收支计划,本质上是一种财政宏观控制手段。简述预算管理要素及管理的流程及管理的流程预算管理主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主体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法规的主体地位、财政预算政策的决策主体、政府预算的执行主体。预算管理对象,涉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涵盖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活动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目标,是使预算资金有序、高效、安全运行。预算管理范围,政府预算的收支范围就是政府活动的范围。预算管理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流程包括,预算规划与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与决算,预算控制与监督,。预算审计与评价简述我国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划分政府预算管理流程是指一个相对完整的预算管理运行过程,按照各个运行阶段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为:预算规划和决策、预算编制与批准、预算执行与决算、预算审计与评价、预算控制与监督等阶段。一)管理组织体系1.政府预算的监督管理机构2.政府预算日常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3.政府预算的主管职能部门4.政府预算收支的具体管理机构职责:.立法机关的职权:编制本级预、决算草案;向本级人代会报告本级预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改变或撤销本级和下级预算不适当的决定;向本级人大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2.各级政府的职权,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和负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3财政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4各参与预算执行的部门,组织预算收入的有税务机关和海关,组织预算支出的有中央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组织预算收支的是国家金库,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简述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1原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原因:1、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2、分类体系不科学,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3、分类内容涵盖范围窄,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全貌,财政预算管理和职能被弱化。4、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2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全年、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2、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3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3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一般原则1.全面完整,预算收支分类,要完整反映政府收支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支,还要包括预算外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等应属于政府收支范畴的各项收支。2.科学规范,新的收支分类要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进行分类,将政府收支按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进行划分,为进一步加强收支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有利条件。3.细致透明从分类结构上看,现收入分类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增加了一个级次;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两级,经济分类又分为类、款两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公开透明的要求。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主要内容1.收入分收入分类分为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2.支出分类。现行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经济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1)支出分类.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一般分类可分为四个部分: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其他支出。(1)支出功能分类.现行政府支出分类根据公共财政建设、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分为17个大类。(2)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按支出性质一般分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分为12类。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确定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讲,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外,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确定的基本原则还有:.公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率性原则2政府间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与依据:1.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3.适当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1.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组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2.我国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5.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尚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2.财权和收入划分不够科学、合理3.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收入水平不高,自给率偏低4.省级以下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思路1.进一步明确政府间事权划分2.以事权划分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3.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分配体系4.逐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6.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一)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二)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三)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四)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7.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与完善:一)调整地方既得利益,扩大规范化转移支付规模(二)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三)规范转移支付形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四)规范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五)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约束机制8.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资金分配关系,确定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