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副标题夏雪峰2018年05月05日珠海班组员工危机事件处理和应对30%的理论+30%的案例+30%的探讨+10%的轻松愉快的氛围目录常见的个人危机事件2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3危机事件概述1什么是危机?1.存在重大的灾难性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认知改变,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但这些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3.当事人用寻常解决手段暂时不能应付;心理危机出现创伤性事件出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但尚未达到精神病程度什么是危机?冲击期防御期成长期解决期危机的发展过程危机事件的可能后果顺利度过危机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经不住强烈刺激,出现非理性行为未能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危机事件分类公共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目录常见的个人危机事件2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3危机事件概述1丧亲.每个丧亲者对创伤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震惊羽逃避期面对于瓦解期接纳羽重建期复杂性哀伤的表现复杂哀伤过度否认延迟发作压抑持续、长时间的哀伤扩大的哀伤伪装的哀伤身心症状与逝者生前相似的生理症状丧亲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认知因素常见的意外事故比如车祸、工伤等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残,影响伤残人员的心理健康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您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在我单位工作!意外事故伤残人员经历伤残后的心理过程休克期否定期抑郁期适应期依赖期意外事故伤残人员常见心理反应伤残者常见心理反应孤独感抑郁情绪自卑感好胜心焦虑行为依赖行为意外事故失业人员常见的心理表现抱怨内疚失落绝望自卑失业失业对家庭的影响•对家庭的兴趣和关心减少•缺乏耐心,易激惹•夫妻冲突增多,感情变淡•子女行为问题增多•离婚率升高失业失业自杀人群的心理特征认知方面二分法思维方式外归因期望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倾向从阴暗面看问题肯定是我同事打小报告,我才会下岗!自杀自杀人群的心理特征情感方面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厌恶自身负面情绪神经质倾向冲动方式宣泄情绪自杀人际关系方面社会交往有限易与他人冲突害怕被拒绝缺乏社会支持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自杀人群的心理特征自杀应激方面负性应激事件频率高夸大日常小烦恼自杀人群的心理特征天天上班都堵车,这日子没法过了,烦死了自杀目录常见的个人危机事件2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3危机事件概述1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消极应对策略精神疾病:抑郁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心身疾病:神经衰弱、胃溃疡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疯狂的工作?•纵情的玩乐?•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平静地处理好问题,然后置之脑后?1、情绪合理宣泄2、放松训练3、改变认识方式4、主动寻求社会支持5、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情绪合理宣泄自语、呼唤向亲朋诉说、哭泣绘画、打击乐器自备发泄物丧亲者1.接受丧失的事实2.诉说、回忆、哭泣3.仪式性的告别情绪合理宣泄基本要求1.注意力集中2.安静的环境3.舒适的状态4.有规律的进行训练。肌肉渐进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想象放松训练音乐放松训练放松训练身体肌肉放松顺序面部、颈部、肩部上肢:大臂、小臂、双手躯干:胸部、腹部、后背、臀部下肢:大腿、小腿、双脚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感受呼吸温差放松腹式呼吸放松呼吸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感受呼吸温差放松腹式呼吸放松呼吸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关键因素头脑里要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想象技能——会使用心理上的“眼睛”想象放松训练放松训练1.心情忧郁: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温什格《蓝色狂想曲》(第二部分)2.性情急躁:巴赫《幻曲和赋曲》3.心境不佳: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4.悲观消极:瓦格纳的歌剧《汤金序曲》5.疲劳困倦: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降E大调)》6.记忆力下降:熟悉的乐曲7.失眠: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8.胃口不好:泰伯曼《餐桌音乐》音乐放松训练放松训练1.心理反应正常化2.撕掉消极的自我“标签”,学会积极认知改变认知方式1.心理反应正常化2.撕掉消极的自我“标签”,学会积极认知失业了,我是个没用的人的人。我有能力适应新的生活。我一个人没有力量生活下去。我有力量承担这一切。改变认知方式夫妻情感支持父母建议或信息朋友物质、金钱、权利等支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无法摆脱或自行调适长期焦虑痛苦水平急剧上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几近丧失……心理咨询危机事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心理知识:危机事件的神经生理基础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这些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和通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并被加工。但是当有创伤性或极重大事情发生时,我们的信息处理系统,便有可能因受压太大而受到干扰。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观念上的执着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引起痛苦。危机事件信息传递受到干扰强烈刺激神经连接可能断裂神经麻木信息阻滞心理知识:病理性居丧反应居丧:失去所爱的人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悲伤或抑郁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明显的激动或迟钝性抑郁,自杀企图持续存在,存在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惊恐发作,或活动过多而无悲伤情感,行为草率或不负责任等,这就是病理性居丧反应。这类干预需要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治疗。经典案例我在今年发生车祸,侥幸无伤残,但从左额穿过眉毛到眼尾缝了14针。我长相还可以,也很爱美。这次车祸对我来说是个相当大的打击。我经历了崩溃、绝望,转而必须勇敢面对。因为一直关注心理健康,不停地调适自己,告诉自己要乐观。可是只要看镜子或以前的照片,多少次泣不成声。怎样才能让我平静地度过这个阶段,坦然面对自己?经典案例专家解答:我还不知道你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也不知道如何引导你走出创伤后的情绪阴影。不过,你说:“侥幸无伤残”算是解救了我。我喜欢把所有的坏事反过来想,比如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的话,那么好处是什么?”在车祸以前你可能执著于你的面相和仪表,面相既是你得天独厚的命运礼物,但或许也是让你不能真正自我实现的心灵麻醉剂。也许你生命中还隐藏着更大的潜力和才能,命运给予你更大的馈赠还在等着你去发现。对面相的珍视与价值实现让你获得了一些小的利益,会不会狭隘了你的意识,狭窄了你的视野,让你的心智得不到更大的提升?印象中,有不少著名的人都是因为一次事故或灾难改变了他/她原本凭借的优势,结果反倒助成他/她在另一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人。佛家说“诸事无常”也许正表达这样的一种情景。放下镜子,用心去观照一个全新的自我,可能是你摆脱痛苦的最佳路径。经典案例我现在是产后12天,我的宝宝因为某些原因在第9天离开了人世。虽然知道宝宝的离开既是他的解脱也是我们的解脱,可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我的痛苦又使得丈夫、父母、公婆加倍地痛苦。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专家解答:读你的故事我的内心也能感受那难言的痛楚,人类一直存活在生命的丧失与获得之中,这是自然规则。生让生命获得这种“在”,死让生命获得另外一种“在”,死其实就是生命的回归。如果我们真能抛开生命所属,把每个生命都看成是独在的,那么你可以使用一种心理学的外化技术,不再说我的宝宝怎样,而说这淘气的家伙借由我的身体来到人间,匆匆看了一眼,就溜回天堂继续玩耍去了。他不属于我,他属于他自己,他选择了他喜欢的方式。经典案例作为母亲,你为他受的苦,是因为你爱他,不管他到哪儿去了,你还爱着他。过去你能给他的已经给了他,现在你能给的是永远的祝愿,祝愿他下次来人间幸福美满。如果你这样做,痛苦也许会好一些。从医学角度来说,新生儿死亡最易造成母亲产后抑郁症,能够把痛苦直接表达出来是一种心理自救。你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自责与无力感,这让我担心。在某种意义上,家庭内部具有一种共情力,你的痛苦也会帮助整个家庭梳理悲哀,对其他亲人来说也是不错的帮助。尤其当一个人脆弱时,其他亲人会变得更坚强,这样整个家庭才能平安走出丧失的困境。经典案例不过,由于你处在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中,建议你适度与家人分离,因为哀伤会有一种传染性,任何一个家人没有走出来,你就不容易康复。外出度假休养一阵子,亲近大自然,在相对一段时间,不要见熟人和亲戚,因为他们会关心你,又无意识引发你的创伤感。另一方面,希望你的先生能坚强起来,给你一个坚实的臂膀,有他的伴随与关爱,你会好得快一些。经典案例开心一刻开心一刻开心一刻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