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事业史整理资料+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奴隶社会时期(BC3500-AD476)第一节档案的产生一、档案的起源和发现1.档案起源的时间:奴隶社会2.档案的起源地点:古代东方3.理论:文字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起源的两个必备条件。二、档案的类型1.从载体角度划分:①石刻档案②泥板档案③纸草档案④棕榈叶档案⑤羊皮纸档案⑥蜡板档案2.从内容角度划分:①宗教档案②皇权王位档案③经济档案④军事和外交档案⑤法典档案⑥科学文化档案三、中外“档案”一词的源起1.时间:明末清初;BC7世纪2.出处:1638年《清太宗皇帝实录》,1707年《柳边纪略》;希腊文APXEIÓV3.含义:单义词;多义词4.特点:与装具有关;表示重要5.档案观:重存;重用第二节档案机构的出现一、古代埃及(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1.法老档案库;2.宰相档案库;3.神庙档案库。二、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38年)1.神庙档案库;2.王宫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4.私人档案库。三、古代希腊(公元前2000-公元前146年)1.王宫档案库;2.城邦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四、古代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1.预言书档案库;2.贵族档案库;3.平民档案库;4.国家档案库;5.皇帝档案库。第三节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起源一、档案法规1.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规章:①用印制度:埃勃拉、亚述②泥板保密制度:“信封泥板”③副本制度:古巴比伦④分类和编目规定:亚述2.古代希腊的档案规章①分类制度②用印制度3.古代罗马的档案规章①工作人员的分工规定②档案的防伪规定③档案的集中管理规定。二、档案教育的萌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古代东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第二章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工作的初步发展(AD476-1789)第一节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一、中国造纸技术的发明和传播(原因、标志)1.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造纸技术的外传:分两个方向:向东传至高丽、日本;向西传至新疆、撒马尔罕,由阿拉伯传至埃及、欧洲、美洲、大洋洲二、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①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②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①档案工作中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环节(鉴定、统计、保护)②档案工作中一些原有的管理环节的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收集、整理、检索)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①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②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③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第二节档案机构的丰富一、封建社会初期的档案机构①庄园档案馆②教会档案馆。二、封建社会中期的档案机构①城市档案馆②国王档案馆③社团档案馆。三、封建社会末期的档案机构①机关档案馆②殖民地档案馆。四、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为所有者专有并只为所有者服务的保管机构。2.特点:①附属性②封闭性③世袭性或继承性④馆藏对象的混合性⑤馆藏来源的单一性⑥分散性第三节档案学理论的萌芽一、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条件1.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使得欧洲国家普遍用纸,致使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2.档案机构的数量增加、类型丰富、规模不断扩大、馆藏数量不断增多;3.档案管理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4.档案人员逐渐向专职化方向发展。二、主要代表人物1.德国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他的两本专著《总结报告——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这里所说的登记室,指的是一种机关、团体、组织中负责形成、管理和保存现行文件或档案的部门。在第一部书中他提出了档案分类原则,即按君主、臣民和外交三个项目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属于事由原则,表明他开始把政权机构的职能与文件类别对应起来,对后世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第二部书中,他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登记室在机关组织中的地位,认为登记室应当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他本人也被称为欧洲档案学的“鼻祖”。2.意大利档案学家巴尔塔萨.波尼法西奥,他的专著是《论档案馆》,论述了档案馆的悠久历史,介绍了许多国家档案馆,强调了档案馆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同时着重阐述了档案的系统分类方案。三、探讨的主要理论问题1.档案的价值:这一时期欧洲档案学者们非常重视档案的价值,但主要还是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认识档案价值的。2.档案的整理和分类:①事由原则的提出是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标志之一②所谓事由,通常是指一件事情的原委,在公文用语中特指公文的主要内容③事由原则是指不按档案的来源和原始顺序,而按其主题内容进行整理的原则④观点从逻辑推理的手段而言可以概括为实用归纳法和合理演绎法⑤实用归纳法是指档案工作人员运用综合归纳的逻辑方法,将档案形成机关的业务活动或档案的主题内容归纳为若干类别,再把档案归入相应类别之中的整理方法⑥合理演绎法是指档案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概念的逻辑演绎,预先拟定一个类目固定且包罗万象的分类系统,然后将所有档案归入固定设置、不再增加的类别之中的整理方法。3.档案馆的地位和性质:主要倡导独立性和公开性,拉明根提出应赋予登记室在机关中的独立地位,登记室是最重要的职能机构之一;波尼法西奥强调档案馆的重要性、神圣性和公开性。第三章近代时期档案工作的变革(1789-1917)第一节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一、改革的专业背景1.档案机构尽管数量和类型众多,但分布相当分散,而且各自互无联系2.档案的保存相当分散,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二、改革的主要进程1.根据1789年7月29日颁布的“国民议会组织条例”建立国民会议档案馆;2.根据1790年9月12日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建立国家档案馆;3.根据1790年11月5日颁布的“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建立了地方档案馆体系;4.1794年6月25日颁布“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将改革成果固定下来。三、改革的重大意义1.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综合性档案馆3.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的原则4.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5.率先实行了档案开放原则。四、改革的深远影响:一是极大的促进了档案工作各项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的正式形成;二是带动欧洲其他国家陆续开展了资产阶级档案改革,导致欧洲国家的档案工作也步入了新时期第二节档案机构的变革一、近代档案机构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方面1.法国带动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综合性国家档案馆并设置中央和地方公共档案馆网络体系2.档案馆的性质由于开放原则实行而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政权“武器库”变成了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3.档案机构的门类有所增加,不再只有档案馆这种单一的收藏和保管机构,开始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4.一种新型的经济档案馆开始出现。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1.国家档案馆的双重职能2.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第三节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改革一、档案法规的变革“穑月七日档案法”——专门档案法的首次颁布名词解释:是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于1794年6月25日颁布的第一部档案大法,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基础”“文件的划分与挑选”“档案的清理”“档案开放原则”四个部分。它拉开了法国依法治档的序幕,成为法国档案工作建设的根本指导。它还是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第一次将档案工作上升到国家一项独立的工作,从而为其他国家,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档案法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总之,它的颁布标志着近代档案法规建设的开端。二、档案教育的变革“法国档案学院”——档案高等教育机构的率先建立名词解释:1821年2月12日,法国颁布了建立档案学院的命令。法国档案学院最初成立时,学制只有两年,由于招生规模太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原因,档案学院于1822年停办,直到1829年才恢复。恢复后,学制改为四年,课程设置更为丰富,毕业时颁发学士证书,获此证书的享有优先在档案馆工作的权力。法国档案学院不仅是法国而且是世界第一所档案高等教育机构,标志着世界上正规档案高等教育的开端,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第四节档案学的正式形成一、档案学形成的标志1.提出了“档案学”概念并对学科性质作了准确定位:①德国档案学者奥格在《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②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中第一次提出了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了准确定位2.提出了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并给予理论论证①1841年法国率先提出“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档案馆按照档案的形成机关来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是来源原则起源的标志②1881年德国提出“登记室原则”,要求在尊重全宗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形成机关整理档案的原始顺序,这使来源原则得到了初步发展③1898年荷兰三位档案学学者在论著中对来源原则进行理论论证,使来源原则逐步从欧洲国家向世界范围传播,走上了国际化道路④1910年,国际档案界一致公认来源原则成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使档案学有了自己的支柱理论二、档案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名词解释:荷兰三位档案学学者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了专著《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荷兰手册》以条目形式完成,内容包括:档案馆档案的来源和组成、档案文件的整理、档案文件标题的拟制、档案目录的编制、档案标题的拟制、某些术语和符号的习惯用法六个方面。《荷兰手册》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它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其次,它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传播;最后,它对档案编目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第四章现代时期档案工作的基本成熟(1917至今)第一节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一、档案事业的模式1.中心模式:是指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2.主体模式: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这种模式的代表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1.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①俄罗斯型:层次化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②法国型:单一式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③北欧诸国型:兼职式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2.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①英国型:最典型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②美国型:全局分散但中央集中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③瑞士型:借助档案工作者协会来协调中央和地方档案机关关系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3.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比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优越之处①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②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③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第二节档案机构的丰富一、档案馆的类型:1.公有档案馆:公有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权归属国家的档案馆,一般由国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设立,馆藏档案均属公共财产。国外公有档案馆的类型从馆藏档案的成分来分,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和部(专)门性两种类型①综合性档案馆:主要包括国家档案馆和历史档案馆两种,它们都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都实行开放原则;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档案馆还有着固定的馆藏移交来源,是一种“开口式”的档案馆,而历史档案馆已没有固定的接受来源,是一种“闭口式”的档案馆。A.国家档案馆:各国共同特点: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馆址大都选在首都、馆藏门类和载体的综合性、馆藏流动的终极性、馆藏的开放性B.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②部(专)门性档案馆:主要包括机关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A.机关档案馆:是一种部门性档案馆,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是专门保管某一机关或部门的档案,一般只为本机关服务的档案馆B.专门档案馆: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保存一种行业、专业或专门领域档案,或是保存特定载体档案的档案馆2.非公有档案馆:非公有档案馆也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私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