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与危机管理主讲教师:甘立勇13908857735什么是管理?管理的两种理解:1、孔茨关于管理的定义:“维持或向某一方向改变…”2、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方法的分类:1.管理的法律方法2.管理的行政方法3.管理的经济方法4.管理的教育方法5.管理的技术方法行政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国家赋予行政机关享有的不可侵犯的强制权力和权威来进行管理。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具体性5.无偿性行政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4.便于处理特殊问题经济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影响对象的经济损益来改变其行为向国家期望的方向发生变化。经济手段的领域: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教育方法: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方式:案例分析法,业务演习法,事件过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法技术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对管理对象实施管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控制技术管理技术方法的实质是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技术方法的特点:1客观性2.规律性3.精确性4.动态性何为公共管理?对“公共”一词的解释,有“共同”、“公有、公用”之意,还有的解释为“公众共同”,但其基本词干是“共同”。若把它们与“利益”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了“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区别“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公共管理基本特征: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构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追求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政府是干啥的?由谁来干?怎么干?做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政府的职能和职能管理政府的职能什么是政府越位和缺位?有何具体的具体表现?凡是市场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经济问题,政府都不应该去干预,如果政府去干预或参与了,这就叫政府的“越位”。例如:政府不应该进入竞争性行业去经商办企业。凡是市场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社会经济问题,政府就应该去做,如果政府没有去做,这就叫政府的“缺位”。例如:政府要制定规则、进行监督、发展教育、提供公共物品、解决社会保障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市场失灵而政府该做的。政府的职能(政府是干什么的?)一个政府应该有四大职能:①政治职能②经济职能③文化职能④社会职能政治职能表现为四个方面:①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②作为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③作为利益的调节者;④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经济目标包括五个方面:①资源的有效配置②充分就业③经济增长④经济稳定⑤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职能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①培育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②政府作为直接的商品生产者;③作为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和仲裁人;④政府作为收入分配者;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变量的控制者。文化职能政府的文化职能,最为核心的是维持政府合法化的职能,即维护和弘扬一种意识形态,用以说明和论证统治与治理的合法性。这是因为,国家权力一旦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就会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政府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比赤裸裸的强制可靠和持久,而且还能使统治者用最少的资源进行控制。一句话,“与用强制手段相比,用权威手段进行统治要经济得多”。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包括:①意识形态职能;②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③发展文化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④加强道德建设的职能;⑤清楚没有社会价值并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制定关于社会福利的计划和法规,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②指导、规划和协调社会福利事业;③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给予社会福利事业以物质上的保证;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社会职能1、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它的使用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如:路灯、城市绿化、国防)非竞争性是指由于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即全体成员利益共享,增加消费并不会增加成本。2、努力和实现社会公平;市场机制会促进两极分化,为了避免市场经济中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缺陷,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社会公平有三个不同的标准:第一是贡献标准;第二是需求标准;第三是机会均等标准。3、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行业的安定、平稳实施管制(立法、执法、司法和政策、行政管理);管制意味着政府以法律方式对社会发展和市场运行进行规范。管制可以是经济法方面也可以是社会方面。这些管制主要包括:①公益事业政策方面的管制,主要以处理自然垄断为目的,以实现帕累托效率;②保护消费者权益、信息公开、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管制;③针对外部不经济问题的管制(一方受益导致另一方受损);④针对社会道德的管制;⑤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管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管制;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保护环境、土地及自然资源、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管制。4、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弥补市场不足,抑制通货膨胀,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承担着组织改革、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发育的任务,其宏观调控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政府职能定位中的价值取向①强化服务②收缩触角③顺势而为④办事公开⑤外部评估由谁管理?政府的管理由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相应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管理。例如:将维护社会安定、打击违法犯罪、保证公共秩序与安全交由公安机关及其警察队伍来进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的原则: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责任原则权力的来源: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权力来自于国家赋予行政机关的合法和强制权力;而国家的权力又来自于这个国家宪法赋予的权力。所以,一切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权力的行使一定要置身于严格遵循“宪法”这一根本大法(母法)的权力约束之下。当代中国宪法的立宪基础一.人民民主二.民本主义三.社会平等四.集体主义一、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无产阶级及其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民主的具体要求。“人民”这个概念是个政治概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而“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劳动人民的统治。二、民本主义与传统的、强调“民为邦本”的民主主义不同,这里民本主义所强调的是人民利益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党和国家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依据;第二,把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实现有效领导的动力与基础。三、社会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上是平等的社会。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制度原则大的社会平等主要关注这几方面内容:第一,以宪法为最高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民族平等;第三,性别平等;第四,对弱者的关怀。四、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调整本阶级政治关系的一种政治原则而被提出,并一开始就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要相对立。社会系统中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虽受到党组织内利益关系原则的影响,但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的同时,也充分肯定集体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做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第二,在强调个人对集体、个人对国家和集体对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一定的服从性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利益的不可替代性。中国的政府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局、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政改革的方向①建立服务型政府;②建立面向市场的政府;③建立责任政府;④依照公共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⑤借鉴企业经验提高政府效能。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变革一、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点的现状及缺陷1、低效率、低质量2、国家财力微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公共服务处于短缺状态。表现为:①行政经费支出过大;②社会保障投资不足,制约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③科技、教育投入长期不足;④政府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⑤国际费用支出不足。3、政府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我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1.建立执行机构,将决策、执行与监督分开;2.公共服务分类管理;3.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分类管理①存在许多市场竞争者、能够进行经营性投资、开展市场竞争的服务项目;②具有非排他性,但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的公共服务;③具有非排他性而社会上又缺乏实际竞争者的公共服务项目;④非排他性、非选择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服务项目。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①将重投入、成本的管理与服务变成更重产出、效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节约、效能政府;②将重过程、规则的管理与服务变成更重结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一个有责任感、赋有创新精神的政府③将竞争机制进一步引入公共服务中,把垄断性政府变成竞争性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④将“顾客意识”意识引入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民主政府;⑤将经营意识引入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省钱政府;⑥将治疗为主的管理与服务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管理与服务,建立一个有团队精神、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政府;⑦公开行政,建立透明政府。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管理与完善一、职位分类管理职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基础,它以职位为对象,依据国家公务员职位,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资格条件,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这种制度包含的内容共有下列九项:①对每一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功能、地位和责任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准确和详细地记载;②根据内容和职位分类的要求和标准,将各种职位划归若干类别和等级;③对每一类别和等级的职位的定义均有明确的文字说明;④根据职位分类定义和对职位的调查、分析,将职位归于相当级别;⑤每一职位名称应尽量表明工作性质、内容和工作责任;⑥确认每一职位的合理晋升和转任路线;⑦规定每一等级职位高、中、低工资待遇;⑧让国家公务员和社会各界容易了解整个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计划;⑨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可分为职位、职级、职等、职系、职类等几方面。职位分类的功能①在复杂多样的公务员职位中建立起排列有序的职位结构体系、使每个具体职位都能在结构体系中找到一个相应的位置;②正确指示每个职位的特点和任职条件,以此为人事任免、录用、调配、培训和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③在揭示各公务员职位的特点和任职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工资标准,使工资管理在整体趋向合理。职位分类的局限性①它往往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比较适用,对高级政治职位、机密性较强的职位、临时性的职位不太适用;②在进行职位调整的时候,担任各种职位的工作人员总是倾向于夸大自己本职务的重要性和复杂的程度,容易使职位分类出现职级膨胀的趋势;③因分类的结构严密,使国家公务员的流动调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人才的跨步门的流动与全面发展。我国的职位分类管理近年来,我国在职位分类的运用上,正在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度调整。首先,开始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其次,使职位分类的结构趋于简化;再次,分类制度要灵活运用。克服弊端原则:①系统原则;②最低职位数量原则;③整分合原则;④能级原则;职位分类是人事行政的基础环节,它是一项细致、复杂,而且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具体实施有四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