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演变的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演变的过程?1999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了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003年4月10日到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非典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视察广东时首次提出的。当时,他鼓励广东要万众一心战胜非典,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当时的提法,是全面发展观,要求广东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胡锦涛同志在当时就全部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两个月之后,即200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次日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报端上,并风行全国。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第一次见诸党的全会文件是在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这个文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年之后,当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讲话时,科学发展观已成全党全国的共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统领”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什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叫“大三步”。十五大又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2021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2049年)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这叫“小三步”。本世纪头二十年就是大三步中的前20年,也就是“小三步”中的第一、二两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措施得当,加快发展,突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平台,我国就将进入一个平稳、较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就能为全面的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我国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完善阶段实际上是攻坚阶段、决战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社会若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就很难推行。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加入WTO标志着参与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既扩大了我国市场空间,也引起了贸易摩擦增加和资源竞争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大。(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封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4%,而美国高达32.6%、日本占15.2%、欧盟占26.8%。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1、劳动力众多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人口总量、就业人口、老龄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四大高峰”接踵而来,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是今后一个长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2、资源相对不足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约占世界1/4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3、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矛盾。“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贫富悬殊拉大。4、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003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处于5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各种利益关系愈来愈复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社会动荡,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政府的各种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平、意识等殛待提高。5、其他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和矛盾。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新的发展阶段的特征,切实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三)科学发展观是顺应世界潮流、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目前各主要大国都已瞄准未来5—10年,设法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抢得先手。美国把21世纪初定位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俄罗斯视未来5年为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经济新生计划”,欧盟“电子欧洲”计划和印度“跨越性发展战略”,都反映了各国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白热化。据专家测算,如果美国年增长率为3%,中国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当;如果美国增长率为4%,中国增长率为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产力状况总体上还很不发达,在经济上、科技上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还很大;在新的形势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执政党,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加快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不行。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更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危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相反,解决社会问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巴西2002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82%,但贫困人口却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34%。一边是现代化,一边却产生了那么多穷人;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拉美陷阱。GDP固然重要,但一个地方GDP增长很快,同时三无(土地、岗位、保障)农民大量增加,怎么能叫发展呢?如果我们不注重三农问题,不注重农民的收入问题和生活状况问题,很可能最后会落到拉美陷阱里头去。没有经济发展更不行。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就很难实现。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深刻地警示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要这样,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深刻内涵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立体的体系:科学发展观处于顶端;下一个层次包括高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技术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再下一个层次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等等。2、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3、“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4、“协调发展”的深刻内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