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危机引发的哲学思考——以我国水危机为例姓名:毛海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吴德勤20080417生态危机引发的哲学思考——以我国水危机为例作者:毛海莹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成穷物的遮蔽与生态危机——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生态危机亦即物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对待物的方式.当人普遍地乃至唯一地把物揭示为抽象物特别是有用物的时候,物自身就隐匿了.这种隐匿同时为危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自然保护的目的是要使物重新作为自身来存在.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多种救援力量的配合.自然审美与艺术创作也是这些力量之一.它们虽无法直接插手环境的整治与改善,但却能向人昭示一种处物而不伤物的态度.普遍持有这样的态度,乃是消除、缓解危机的基本前提.2.学位论文包满喜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的哲学思考2007全球性生态危机,无疑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的生态危机,概括地说,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1。而从人类发展历史与现实看,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游牧经济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地理条件,而做出的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居才能乐业,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事情都无从谈起,因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乃至生存。因此,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无疑是最根本的问题。虽说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草原退化、荒漠化的走势还在继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对草原生态退化的原因做全面考察,既要考察历史原因,又要考察现实原因,既要考察生活习俗、观念形态等文化方面的原因,还要考察法律、政策等制度层面的原因,既要考察人为原因,还要考察自然界自身的原因,并对每个原因进行量的分析,以便分清其主次、找出病因,做到对症下药。草原生态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复杂、艰巨的经济和社会工程。天然草原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草原生态,既是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是重大的战略问题,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环节。北方草原带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对于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发挥着多重的生态功能,因此,用好、管好、建设好草原生态以便达到永续利用之目的,对造福当代及子孙后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究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成因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及其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的对策建议,意欲让人们了解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文章结尾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对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重建的经验教训作了哲学分析,对策建议和这部分的写作旨在为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期刊论文王惠玲全球生态危机的哲学思考-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最直接、最密切的就是人类社会与地球的关系.在地表自然界,生物圈、人类圈与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若无重大自然灾害或人类干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人类在变革自然和创建人工生态系统工程中,一方面创造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但是,生态灾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用生态危机的哲学”唤醍全人类的家园感,是生态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使命.4.学位论文柯华现代化视野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及天人和谐的研究2006人类命运紧密的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无数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将对现代化视野中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透视。人类社会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具体的生产方式支配,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转化。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社会发展过程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生产力,以及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了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挑战,这些危机表明人与自然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是中国模仿和学习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使我们对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进行反思。论文对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引起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根源:资本扩张和消费主义进行了考察,揭示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天人对立(天在本文指自然,不含道德、宗教意义)的本质。天人对立使人类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中,这要求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人类面临的新的挑战: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它们要求人类做出应对,否则人类社会无法走出困境。由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理性危机而兴起的对现代化全面批判的后现代思潮,呼吁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生态伦理,就是试图解决危机的这样一种应对。受到生态伦理的启发,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中华文明“天人和谐”的智慧。顺应这样一种历史潮流,本文对中华文明的天人和谐思想重新进行了考察,认为中华文明的天人和谐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论文的结论是:中国不能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而应该进行自己的创新。中国应该从生态伦理及自身传统文明中寻找智慧,建立比中国封建社会更高层次的天人和谐,为和谐社会发展打下基础。中国的天人和谐具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特征。并且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5.期刊论文王金娟.WANGJin-juan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这种辩证关系不但产生了人化自然,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的异化.自然对人异化的最集中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6.学位论文王芝秀奈斯深层生态学研究2009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它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面对这一事实,人类开始从各个层面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但主要集中在科学与技术。如果将生态危机的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那么它就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在西方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对垒。非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在为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做着积极的努力。阿伦·奈斯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提出深层生态学理论,向深层追问人类中心主义那种浅层的、从不过问的问题,即追问“为什么”、“怎么能”的问题。奈斯将环境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制度危机和文化危机,并认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怎么能”这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两大原则和八条行动纲领,这也是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两大原则是“自我实现”原则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原则。八条行动纲领已经成为深层生态运动的行动指南。首先,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分析深层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理论贡献及内在局限。其次,深层生态学树立了新的哲学范式,被称为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本文将对它树立的新的生态伦理观予以分析。再次,深层生态学是重视实践的哲学,它的应用对政治决策、经济生产、资源保护和个人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本文也将进行分析,并肯定它对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启示意义。最后,做为本文的总结,笔者提出,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对人类的自然观进行彻底变革,培养深层生态意识,逐步实现人与自然从对立走向统一。7.会议论文吴伦水.张烨.周琦然科技异化的哲学思考200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辉煌和希望的同时,却也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与威胁,科技异化现象越来越凸显。许多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始困扰着人类,尤其是核战危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的单向度化以及幸福感下降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应该对科技异化进行深层次的哲学反思,以探寻减小乃至消解科技异化的基本思路,最终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8.学位论文郑少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2008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因此,当前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为指针,论证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进而深入剖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见解。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便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便成为人类长期思考并试图谋求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前,在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面前,人类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自然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努力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获得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从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紧追性,阐述了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就结构而言,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课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主要思路,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人类发展主要包括形体、智力和人的素质的发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形体、智力和人的素质方面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发展也有其特定的规律可循,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首先,人类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人类发展要以社会发展水平为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水平,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人类发展状况。其次,人类发展也有继承性。每个时代人类发展的具体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在精神方面,特别是一些能体现民族特质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呈现出很强的历史延续现象。再次,人类发展是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人类发展也一样,也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二是自然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自然发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类是在对自然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中,建立起一定的自然观,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因此,认识和掌握自然发展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从地球的起源、演化直至最后进化出人类来,自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周期运动。从整个自然发展的历程来看,自然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既受制于自身的演化规律,又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干预和影响。第一,自然发展受制于自身的演化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而是辩证地发生的,其发展的每个部分、每个局部区域的过程、每个有限的阶段和环节,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断演化。第二,自然发展也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干预和影响。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不断地以自己的形式影响着自然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大量人化自然的出现。当然,人类不恰当的干预,也会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失衡。因此,在影响自然方面,我们必须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