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蜗牛(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蜗牛》一课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进行对植物的观察活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的启蒙课。《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心爱小动物的兴趣。开好了这个头,为后面对蚂蚁、蚯蚓的观察等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其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等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做观察记录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损害小动物,注意对生态环2/6境的保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为每个小组准备1-2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玻璃、绳子、记录本和笔等是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蜗牛、放大镜,树枝、玻璃、绳子、记录本和笔。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经历了第一单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对科学课产生了深刻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较深刻,敢于提出例外见解,乐于合作交流。对小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但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蜗牛的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合作、放手学生学习;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严重因素,所以学习方法上我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把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以六个环节:演示)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3/6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就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紧接着播放一段蜗牛图片(播放),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观察并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蜗牛》。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为探究蜗牛做了优良的铺垫。(二)制定计划合作探究探索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探究。于是我提出的问题是:“你们知道在哪找到蜗牛吗,知道哪些蜗牛的知识?”我首先对学生的已知水平进行了解,充分体现了已学定教。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你还想知道哪些蜗牛的知识,有什么问题吗?”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我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问题的区域:(出示课件)1、蜗牛的身体构造是怎样?2、蜗牛在什么情况下会缩进壳内?3蜗牛是用什么爬行?我组织学生以科学小组形式选择任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提出自行探究的大致思路,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所以我在教学中问“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观察蜗牛呀?”这时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蜗牛,如:看看蜗牛身体的颜色、闻闻蜗牛的气味、摸摸蜗牛的壳等。这些观察方法还不够,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有目的观察。我用课件演示:方法一、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方法二、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方法三、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并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做到的:1、放大镜的使用:手握放大镜的把柄,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纤细结构为止。2、在观察时,要耐烦,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蜗牛的活动,更不能损害蜗牛。3、一边观察,一边设计你们的观察记录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蜗牛。我放手让学生自4/6主协作,鼓励小组同学自行观察、相互交流。我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小组同学的合作式学习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四)表达交流,多元评价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学生合作探究了一段时间后,我直接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会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蜗牛和观察记录单带到实物展台上,重点指导学生汇报小组是怎样观察蜗牛以及他们的发现。我会让学生充分发表例外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例外的发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观察蜗牛的身体时,我引导学生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述蜗牛是由壳、腹部、尾部、头部组成头部有(眼睛、触角、嘴),用小棒轻轻触碰它的身体时,蜗牛立刻缩进壳内。学生汇报观察蜗牛的运动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汇报,并播放蜗牛在例外物体上爬行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靠腹足缓慢地爬行等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同学之间的评价,“谁来说说他们小组汇报的怎样?”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如自己在观察蜗牛时怎样战胜挫折的,怎样进行分工合作的。我的宗旨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或有独到见解,评价就应该是肯定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合作交流,能不断体验到愉悦感,胜利感。(五)课后拓展,开阔视野学生交流完后,我直接问同学们:蜗牛这么可爱,你想和它做朋友吗?你准备怎么照顾你的朋友呢?在这节课的最后,对观察过程中意犹未尽的同学,我设计了一道课后拓展题: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做好观察记录,并交给学生课外探究问题“蜗牛吃什么食物呀?”这样,学生既可以利用本课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观察。由课内引向课外,又掌握了本课所渗透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优良的科学素养,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5/6(六)全课小结,交流评价(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演示:这张评价表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进行了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板书设计:蜗牛蜗牛的身体头(触角、眼、口)腹部外壳蜗牛对外界的反应蜗牛的运动缩进壳内腹足爬行缓慢(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课后反思:(1)这节课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处理了教材,用教材来教,不是教材材,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和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各有其优势与不够,我在这节课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进行了优势互补,如在观察蜗牛爬行时,由于蜗牛受到了学生用铅笔的碰触,总是缩进壳内,学生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我充分运用了课件的优势,让学生观看蜗牛爬行的图片,这样就更好地了解蜗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6/6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