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成果的调研报告为了提高效能,分工合理,执行顺畅,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局的农林行政执法大队被H省确定为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县县,承担农、林、牧、渔、农机等农业领域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自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以来,优化了执法人员队伍结构、提高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但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目前存在问题(一)执法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是现有执法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多,且年龄偏大,法律人才少(虽然近几年来招考了一批法律专业的人才,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二是政治素质有待加强。一些老执法人员碍于情面不愿执法,或者怕得罪人不敢执法,削弱了执法的权威。(二)现行中队体制不合理。改革的初衷是实行综合执法,是解决部门多头执法、队伍分散、力量薄弱等问题,但是我局的执法中队按专业分,每中队四人左右,各管各的,与改革初衷不符,也失去了改革的意义,长期以往还不如条线专业执法。(三)监管部门与执法协作不和谐,职责不清。我局早在2016年出台了X县农委印发《关于加强农林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精神,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时,由执法大队查处。但据监管部门反映,执法大队有时不按职责主动出击,不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出现部门间的不协调等问题。(四)执法效率明显下降。一是中队职责分配不合理。由于执法中队按专业分的过细,执法相互不干涉,再加上有限的执法车辆,造成有的举报不能及时到场或收集证据时间拉长,证据灭失,常出现证据链断裂,案件查处质量降低,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没有形成固化的培训机制。依旧采取老人带新人的方法,加上执法人员自我学习能力不够,导致对法律不精通,在收集证据时反反复复,不能一次合成,使案件质量不高。三是日常监管不力。二、相关建议措施(一)优化人员配置,完善执法体制一是提高农业执法能力。通过加强农业干部法制培训、加大农业执法投入等措施,强化执法人员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执法队伍,切实提升执法效能。二是实行定期培训制度,统一完善现场执法、案件办理、证据采集、政务公开、基本台帐等制度,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二)厘清职责分工,注重协作配合。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是简单的职能归并划转,不单单是做加法,更要做乘法,要获得“1+1”大于2的效应,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凝聚共识,主动参与。一是要厘清和压实各方责任,合理划分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职责明晰、权责对应”,坚决防止产生相互推诿,监管真空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执法协助、协调会商等工作制度,构建分工协作、相互联动的运行体系,形成强大的改革攻坚合力。(三)提升执法效率,加强日常监管一是要明确源头监管、后续监管、末端执法的界限,建立健全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监管机制。二是要努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在全面梳理部门权力、界定执法职责、完善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打造清晰简洁、权责明确的工作链条和业务流程。三是坚持巡查执法相结合、条线网格相结合,努力形成“一张网、一组人、一张表”的工作机制,在部门移送、群众举报和日常案件来源的基础上,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注重加强巡查中发现案件来源。“综合执法不单注重事后执法,更要加强事中监管。在检查中要坚持综合化执法,这便于执法人员发现更多问题。积极探索,力求实效,努力推进“一个执法主体,一支执法队伍,一个执法平台,一套执法规范”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