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检查《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根据×××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5月中旬,×××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排办公室、农业委,就全×××贯彻实施《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情况,要求督促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执法自查,现将执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条例》实施情况自2017年12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域发动、全时保洁、全员参与、全面融合”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靠实责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扎实开展《条例》宣传工作。按照“舆论先行、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条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垃圾治理的法治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环境整治区域党员示范区、党员示范户,动员基层党员带头学习条例、遵守条例。先后制定印发了《×××城乡人居环境拆违治乱行动实施方案》、《×××城市精细管理增彩添绿行动实施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上也多次召开全域无垃圾工作推进会,充分运用电视台、曝光台、微信工作群、宣传车、村社宣传栏、广告牌等载体,发动乡镇驻村工作人员、帮扶人员对农户加强教育引导,做到了多频率,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将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以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为契机,结合“三城同创”工作,全面落实“四净两规范”工作,重点对交通沿线、河道流域、旅游景区、园区环境面貌、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环境进行集中治理,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延伸到各个角落,确保环境整治取得成效。一是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政府监督、企业运作,市政、园林、环卫实现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全面推行“路长制”,促进城市经营走上良性循环、规范发展的轨道。二是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不断加大秸秆打捆、秸秆青贮和秸秆氨化等技术,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快速腐熟还田,不断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三是全力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建立专业废旧农膜监测点1个、普通监测点13个,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持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全力推广使用0.01㎜以上的高标准地膜,确保农业生产环境优良、土质良好。四是全面落实“限塑”整—2—治工作要求,制定下发了《×××流通领域限塑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整治重点,强化督导指导,在城乡集贸市场、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商品零售场所全面禁绝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及不合格塑料购物袋,“限塑”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五是围绕打造“精致×××、品质之城”的目标,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全面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新格局。(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力保障。×××政府积极争取市财政×××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分等次奖补支持有关部门单位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财政每年分别为每个乡镇补助环境治理经费10万元、每个村环境治理经费2万元,每社安排保洁员1名,月工资500元;街道不低于5万元,每个社区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分别核拨保洁经费,所拨保洁经费由乡镇(街道)统筹安排使用。乡镇、村出资和村民适度缴费(投工投劳)用于支付本辖区村庄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等费用。目前,已为每个乡镇配发5吨垃圾转运车和电动三轮车个1辆,为每个村配发小铲车1辆、垃圾收集三轮车1辆。(四)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按照“户分类、村(社)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模式,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建筑垃圾填埋场1座。我×××目前已配备道路洗扫车4台、抑尘车2台、洒水车2台、压缩车2台、垃圾收集车24台、铲车1台,不断提高垃圾收集处理水平。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保障,全力保障乡镇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管理步伐,敷设城市燃气管网30公里、污水管网26公里,绿化覆盖面积560.1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条例》及垃圾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度深度不够,对农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缺乏培养,全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氛围尚未形成。农村居民对《条例》了解不够,知晓度不高,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仍然存在。(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等环卫基础设施配备不足,还没有完全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有效体系,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污水“无去处”问题比较突出。农户居住比较零散,污水收集难度大,造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为缓慢。(三)垃圾收运处理经费短缺。目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运营维护及运行管理费用需要地方财政支付,而地方财力难以全额承担垃圾收运处理费用支出,制约了垃圾—3—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转。农民缺乏环保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大部分村庄通过“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村民自治方式收取卫生保洁费用难度较大。大多数农村地区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费用普遍较高,经费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四)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回收垃圾相关优惠政策未出台,大部分垃圾是混合收集,资源化利用率低。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尚未全面覆盖。三、意见建议(一)加强《条例》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创城”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普及面,增强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农民群众维护乡村环境卫生权利义务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责任主体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良好氛围。(二)创新多元化垃圾治理投入机制。×××政府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建立稳定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农村垃圾治理持续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测算,将农村垃圾处理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建立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鼓励和指导农村自治组织通过“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制度收取卫生保洁费。鼓励社会捐赠、村民委员会筹集等方式筹措资金,为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提供经费保障。(三)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编制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合理确定环卫基础设施数量、规模、服务半径,以“低成本建设、高效率服务”为原则,统筹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成垃圾设施管理和维护,总结推广切实有效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运行管护中困难和问题。加快对未完工垃圾处理场、转运站工程进度,明确投入运行具体时限,及早投入运营,切实把垃圾处理设施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对有突出问题的简易填埋场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限时解决,切实做到生活垃圾有效处理。逐步全范围配备农村户用垃圾桶、分类垃圾箱、垃圾收集斗、垃圾收集车等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处理设施。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4—(四)强化分类减量和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按照《条例》“农村生活垃圾应当就近就地减量分类处理”要求,探索实行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分级处理模式。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分类试点乡(镇)、试点村工作,并适时总结推广,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建设。宣传倡导和指导垃圾分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乡村居民养成主动分类习惯,出台垃圾回收鼓励政策,激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下村入户收购,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抓好农户改厕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粪污收集运转处理、冬季防冻等关键性问题,防止出现改建厕所不实用、不能用的问题,确保改造和新建厕所发挥作用。(五)推进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细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激励办法和日常巡查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民与村集体自主投入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整合部门资源,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协同联动和情况通报,按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