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2008经济危机房地美和房利美宣布濒临破产股市大跌储蓄贷款银行IndyMacBancorpInc成为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关闭的最大抵押贷款商,它也是倒下的第二大由联邦保险的金融机构银行大量倒闭金融危机导致增失业人口2000万大量人口失业“两房”被接管2008年9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财长亨利·保尔森以及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卢卡特(JamesB.Lockhart)准备宣布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美联储出台新方案再投入八千亿美元刺激消费欧盟批准2000亿欧元经济激励计划中国央行大幅降息降幅近十年来最大法国建200亿欧元战略基金挪威拨款500亿挪威克朗瑞士央行意外降息香港金管局一天之内六次注资马来西亚央行五年来首次降息新加坡推23亿新元刺激政策越南央行降息回顾:全球一月投入救市金额近三万亿美元欧元区15国推出联合救市计划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第一节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一、经济危机的含义马克思认为:“危机恰恰就是再生产过程破坏和中断的时刻。”社会资本再生产循环的中断,意味着“再生产不能按原有规模重新进行。一部分固定资本要闲置起来,一部分工人会跑到街头。”普遍危机是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危机。局部危机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总体的某些部分发生的危机。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会造成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不能得到实现,造成生产过剩,再加上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会造成虚假的需求,这样,就使生产过剩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范围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生产过剩,那么这就意味着世界市场都处于饱和状态,所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世界市场来推迟危机的到来,这就决定了危机必然是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爆发。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供)科技革命推动私有制社会购买能力相对有限(求)资本家要降低成本供求矛盾激化赊购投机行为政府放任自流……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供)科技革命推动私有制社会购买能力相对有限(求)资本家要降低成本供求矛盾激化赊购投机行为政府放任自流……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仅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是周期性爆发的危机。一次经济危机,既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资本再生产过程严重的比例失调,只有通过经济危机这种暴烈破坏方式才能强制地使失调的比例得到平衡。四、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作用与历史意义(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作用1.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经济危机为经济发展暂时清除障碍,使国民经济强制性地在短时期内得到暂时平衡,从而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下一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2.经济危机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经济危机使大量社会财富和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引起经济与社会的极大混乱与动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产品、生产力以及其它财富的摧毁。二是淘汰缺乏竞争能力的资本。(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历史意义经济危机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整个资产阶级文明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而且还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历史形式过渡到新的历史形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发展一、当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概况(一)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1948—1954年)由于陡然失去了大量军事订货,国外市场又因战争破坏受到限制,美国率先于1948年8月爆发了战后首次生产过剩危机,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51-1952年间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经济危机。(二)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1958年)这次危机于1957年3月首先在美国爆发,接着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也相继卷入危机。在危机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矿业生产和出口贸易额,1958年比1957年分别下降了3%和5%,失业人口达1000多万。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破坏性较小。(三)第二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1969—1971)60年代末以前,一些国家分散地发生了几次危机。但这些危机涉及的范围有限,相互间隔时间又长,对世界资本再生产进程影响不大。60年代中期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普遍的经济高涨,世界范围资本再生产进程的内在矛盾再度趋于激化。(四)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73年底,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几乎同时爆发了危机,日本和加拿大在1974年初也出现了危机现象。与此同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小国也陷入了危机困境。这次危机几乎波及到了各个经济领域;不仅生产下降幅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这次危机成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的结束和“停滞膨胀”局面的形成。(五)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79—1982年)1975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摆脱危机后,回升缓慢乏力;20世纪70年代末的所谓第二次“石油危机”加快了危机的到来,仅仅间隔4年,世界经济危机于1979年再度爆发,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这次危机。主要表现:①危机持续时间长②公司和企业破产倒闭达到惊人的程度③失业人数剧增,失业率创二战后最高④金融领域动荡异常,世界性债务危机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⑤国际贸易萎缩,竞争加剧。(六)第三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1990—1994)自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4年,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生产过剩危机,由于各国经济危机是非同期发生的,所以构成了战后第三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二、当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特点(一)战后同战前相比的特点1.危机对经济冲击不同战前的危机一般较深刻、冲击力较大,战后的危机生产下降幅度很小,失业率也不高。2.世界经济周期长度不同战前各次世界经济周期的长度大致上是相近的,且变动趋向是稳定的、有规则的;而战后周期不等。3.世界经济周期进程中各阶段的表现不同战前,世界经济周期进程的表现是典型的、规范的,各个阶段特征鲜明,战后,世界经济周期进程非常不规则,主要表现为各阶段依次转变的序列很不规则。(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两大时期比较的特点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周期进程可以1973年为界明显地区分为两大时期,前期是经济稳定的迅速增长时期,后期则是“滞胀”。1.在周期的长度方面:前期世界经济周期很长,世界经济周期与各国经济周期极不一致,后期世界经济周期缩短,世界经济周期与各国经济周期趋于一致。2.在周期转换方面前期周期各阶段转换平稳,工业生产的波动幅度小,不规则的波动少。后期周期各阶段的转换不规则且起伏的幅度大,危机和萧条阶段较明显,周期进程中常常出现不规则的波动。3.在危机程度方面前期危机程度较轻,高涨阶段较长。失业率低,危机后生产增长迅速。后期危机程度加重,高涨阶段短暂乏力,失业率高,危机后生产长期停滞。4.在通货膨胀方面前期是“爬行式”通货膨胀,后期是“奔腾式”通货膨胀。5.在财政赤字方面:前期财政赤字与国债数额较小,后期财政赤字与国债数额大增,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三)80年代初以来与过去三十多年相比的特点1.20世纪80年代经济扩张期的特点(1)经济扩张的持续时间较长(2)经济增长速度偏低(3)经济扩张时期无不规则的起伏(4)低通货膨胀率(5)较高的失业率(6)财政赤字问题相当严重(7)实际利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8)金融领域动荡不定2.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1)经济下降幅度较小(2)通货膨胀率较低(3)失业率进一步上升(4)财政赤字增加(5)金融领域混乱加剧(6)国际贸易进—步失衡,各国贸易冲突激化(7)危机后的复苏期较长3.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1)虚拟经济过渡膨胀(2)危机波及范围广、蔓延迅速(3)危机救援的模式由市场调节转向政府调控(4)失控的国际金融体系(5)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何时复苏仍未知三、当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特点的形成原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战后,国家直接掌握着庞大的经济实力,并且通过财政、货币等各种政策和措施对经济生活实行广泛干预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过程,限制和扭曲了经济规律的正常作用,使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周期进程出现了非传统、非典型化和不规则的表现。(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革命的产生及其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扩大了资本积累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极大地助长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为后期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创造了条件。(三)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更加紧密地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势必有力地促进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发展。(四)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影响的增强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争取经济独立和发展,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特别是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运用“石油武器”进行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80年代初以来,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崛起,通过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纽带客观上有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局部战争的影响首先,战后初期各国资本再生产过程是在极不相同的条件下起步的。其次,战争大大拉开了各国间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各国经济周期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固定资本更新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此外,战后的两次较大的局部性战争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第三节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1913年出版了其著作《经济周期》,在书中,他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是: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是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是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超过1年到10年或者12年不等;它们不能被细分成更短的与自身有近似波幅的特性类似的周期。(二)经济周期定义的特点一是总量的振荡,无论是什么因素驱动了周期的发生,似乎都是在更加广泛的程度上对经济产生影响;二是周期并不是定期发生,从而使人们对周期发生的时间无从把握,往往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到引发经济衰退的突发事件上来,而忽视了经济周期本身。事实也是如此,回顾历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衰退往往以引致事件命名,远的如“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近的如“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等。(三)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过程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包括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两时期:收缩(经济由高峰时期跌入低谷时期)与扩张(经济由低谷时期跃升到高峰时期)两个时期。四阶段:衰退、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衰退和萧条阶段属于收缩期,复苏和高涨阶段属于扩张期)。两转折点:峰(经济由高涨阶段转入衰退阶段的那个关键点)和谷(经济走出萧条阶段开始回升的那个关键点)两个转折点。经济周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扩张转为衰退,跟着是萧条,然后是复苏,最后又转入扩张,接着又重新开始这一过程。波峰和波谷由于经济增长总是在波动起伏中实现的,所以,经济增长绝对量或增长率指标也表现为高低不同的数值。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高点就称为该周期经济波动的峰值,也叫做波峰。与此相对,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低点称为谷值或波谷。“波峰”和“波谷”代表的是经济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