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号秘书范文汇编第433期每篇范文都是壹号秘书精心遴选自公开网站,是以帮助大家进行对照学习,仅供个人交流,属非商业不盈利项目。如遇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做删除处理。获取更多范文材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壹号秘书”,订阅会员享更多权益。壹号秘书办公文库已全面上线,欢迎各位笔友踊跃投稿,稿酬按单篇下载次数计算,每月还有额外奖励,收入会很可观哦!!!投稿邮箱:3510191385@qq.com,请自行做脱敏去密处理,备注姓名、微信号、联系电话。期待您的加入!!2范文材料汇编第433期1.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32.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43.用理论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304.学深悟透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55.坚定信仰铸魂育人...........................................................................................406.切实掌握好“金钥匙”...........................................................................................427.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478.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589.守初心担使命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6310.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673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同意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既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料,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深入学习《纲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新的时代背景,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时代主题、科学的内容体系和系统的思想方法,进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新时代背景《纲要》指出: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给我们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这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4背景,也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一)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前半程走向了后半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开始走向成熟、定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间十亿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党的十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并评价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由此,中国的改革更加自觉地从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走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全面探索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可以说,党的十四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号召全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可以说,党的十六大是建5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文字的减少、表述的精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正是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二)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大开启,是建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基础上的。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全党全国人民亲历亲见、共同见证。历史性成就催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推进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6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就与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这些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正因为建立在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我们党把十八大以后的发展确立为“新时代”。新时代与之前的发展阶段,是有着重大区别的。比如在历史使命上,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使中国人民、使中国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前,这个历史使命总体完成了。十八大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肩负起的新的历史使命,即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是实现“强起来”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这个新时代就是强国时代。更具体地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分别从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三个维度,用三个“意味着”7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重大意义。(三)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认识中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纵观社会发展史,每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改变。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至1952年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延续36年的概括,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和现阶段基本国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全新预判,为理解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新阶段的现代化经济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8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最大的变化,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还要准确把握其不断变化的特点。从理论上看,只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与“不变”、“总体性量变”与“阶段性质变”的特征,才能避免各种片面认识和错误判断,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