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方政治学说史(浦兴祖.洪涛主编)引论:一,何为政治学说?政治学说既指形成自成系统的政治主张,理论。而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合为政治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二,政治学说史的分期:·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隐或显地存在着阶段性。所谓政治学说史的分期无非是揭示两千多年西方政治学说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阶段性。因为政治学说往往体现于政治思想家的著作之中。故西方政治学说史分期的依据在于某位政治思想家的某部名著。西方政治学说史分期与西方社会史的分期大体同步。见图示:柏拉图《理想国》——古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世纪——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近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现代——三,政治学说史学习的意义:第一,一个开放的国家,一个要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国家,应该了解世界,一个与西方存在诸多差异的国家,更应了解西方国家。第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学习与应用,却很少注意到它与西方政治学说的关系。第三,人是理性的动物,我们应当以不同视角,不同方法,不不同动机去关注那斑驳陆离,变幻无穷的政治景观。古代西方政治学说:论及古代西方政治学说便是古希腊罗马政治学说,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类政治学说的开端。(1)、古希腊政治学说背景:古希腊政治学说的温床是希腊城邦制度。政治思想因城邦的诞生而兴起,因城邦的兴盛与危机而到达巅峰,因城邦没落而没落。所以古希腊政治学说的核心在于“城邦的产生、改革与存在的问题。”关于城邦的产生:希腊城邦是建立在宗教仪式和神话之上的。公民通过仪式和神话,将自由与神构建为自足的城邦世界,而与其他的城邦相隔离。因此,仪式和神话是本原的城邦活动。前者衍化为现实的政治和法,后者为政治理论活动的源头。城邦的改革:历经忒修斯、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改革后城邦体制得以真正的确立。而城邦的确立也意味着“政治”这一词的形成。城邦存在的本质:在古希腊语中,“城邦”是“政治”一词的词根。所谓“政治”,就是城邦的公共事务,意味着公民对城邦公共事务的共同决定的活动过程。政治是共同体成员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决定,问题在于共同体成员的范围。所以古希腊政治思想一个核心便是“公民的界定问题”。(2)、古希腊的政治学说:1、和谐论:和谐是古希腊政治学说永恒的主题。他们认为,差异和对立是世界的本然状态。他们对和谐的强调与极度重视差异和对立,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毕格达拉斯与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认为万物的本性就是“对立”,但正是由于对对立的承认,和谐才成为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和谐同时也意味着差异,和谐是秩序,但无论何种秩序都要建立在差异之上,因此,强调和谐和秩序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差异或抹杀差异,而是让差异在保持自身的基础上达到真正统一。2、自然论与约定论: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颠覆了希腊城邦传统,对政治的种种新的描述出现了,其中主要是自然论和约定论。自然被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理念,他一方面不具有偶然性,同时,作为一种真实力量,可以为人类政治共同体奠定基础。3、知识统治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哲学王”,“哲学王”表达的是政治哲学中的一对核心关系: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它要求人的理性指导政治活动,而不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3)、古罗马政治学说:在论及古罗马政治学说之前,不得不提的是“共和”精神,所谓“共和”乃是多元并立,有差异之统一。无多元则无所谓“共”,无差异则无所谓“和”。多元但能够统一,承认差异但能够同意,这就是“共和精神”。1、自然法学说:以西塞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法律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该做的事,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这种法律便是自然法。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历史。中世纪是一个继承、过度和创新的年代,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中世纪的政治学说,一方面因受神学的统制而遭到忽视和冷落,一方面也在神学的既定框架中部分继承了古代政治学说,并在与神学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景观——神学政治观。而神学政治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考察一切政治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有神出发。1、双城之说:双城学说由奥古斯丁试图将《圣经》和古典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创立的,而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又在于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信仰高于理性。2、基督教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以阿奎那的政治学说在于国家观、政体观和法律观,这一学说成功的将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基督教教义融合在一起,让信仰和理性都找到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一、文艺复兴;在中世纪的最后150年间,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与其说是政治观念自身的变换,不如说是由于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巨变所导致的结果。(1)、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政治理论发生的变换首先体现在这位令人难以琢磨的——马基雅维利身上。他从性恶论出发来构建他的政治理论大厦,他认为社会起源于个人对私立的追求。因此在政体主张中他认为:不同的时代与国家需要不同的政体。他提出政治家不能顾及道德,政治是非道德的,因为政治上国家的安全和人民幸福远高于道德与宗教。他使国家与宗教分离,政治与道德分离,并为国家利益提供了理论源头,并与格劳秀斯共同推进了政治观革命。(2)、不丹的政治学说: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是提出国家利益的第一人,那么不丹便是全面阐述主权精义的第一人。并提出主权是国家用以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这也是现代政治学最有效的逻辑起点。(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一时期,主张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以人类尊严为核心的思想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尤为凸显。启蒙时期的政治学说:政治学说的发着兴盛都离不开思想家所处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出大凡社会处于危机之中时也是社会思想潮流最激烈的时期。西方社会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诞生了大批卓越的思想家,他们已理性、民主为标榜,竭力构建未来社会蓝图。为西方政治学说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启蒙运动期间学术观点主要围绕着政体、财产权归属、自由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争论。这表明政治理想的困惑深刻反映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对政权的困惑,既向往民主制,又害怕人民的力量。工业革命后政治学说:工业革命不仅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改变了整个西方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这是一个天才的年代!当回首思想长河时,人们不无经意的发现,今天的三大政治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那里都以呈现。(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不是单一的思想,它强调个人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强调有助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它强调体制重建,而不是意识形态,是功利的改良而不是革命。强调个人自由本身的价值意义。(2)、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起源于伯克,伯克的政治思想开辟了一个新视角,政治不再是革命者用以实现理性主义蓝图的工具,政治是艺术,是有限的和有经验的。保守主义都集中批判了革命政治,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有机体,它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完美手段。(3)、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对革命表现出最为强烈的同情和支持的态度,他们需要的不是公民权利或政治权利的形式上的平等,而是需要社会和经济权利的事实上的平等。在社会主义的思想深处,平等是最核心的观念。总评:政治学是最求美德的学说,政治家门历经千辛万苦去追求的善。他们的思想也将永远吸引着我们,并对他们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