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践经验和案例一、xx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结构调优、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13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0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0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00%。截至2018年底,累计减贫000万人,剩余贫困人口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出列贫困村00个,剩余贫困村00个,贫困村退出率达到00%;群众认可度00%,整县退出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二、脱贫攻坚实践经验近年来,xx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树牢“四个意识”的高度看待脱贫攻坚,站在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狠抓脱贫攻坚,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工作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xx实际的脱贫之路,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经验做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xx县坚持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敢死拼命,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现行目标标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按照在有限时间、用有限资金,—2—解决有限问题、完成有限目标的要求,采取有力举措,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性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确保了脱贫工作不走回头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二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xx县始终坚持“六个精准”,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了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按照精准识别程序,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坚持挂图作战、动态调整,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进一步明确了攻坚目标。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扶持发展豆角、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形成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扶贫格局。围绕补齐脱贫短板,紧盯群众最关切的行路、饮水等难题,自筹资金,全力攻坚,大力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通行政村硬化路、农村安全饮水、自然村通动力电等八个全覆盖,极大提升了扶贫成效。严格标准程序精准退出,按照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线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逐项核实验收并公示公告,有效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脱贫质量,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三是坚持项目带动,创新扶贫模式。项目是加快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xx县紧盯整县脱贫摘帽,把事关脱贫短板和产业发展的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总投资00等一大批扶贫项目,精准解决了群众在产业、交通、增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特别是创新举措,积极争取衔接,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带动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000元,000个贫困村每村分红1.5万元。与甘肃金控集团合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水果玉米异地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000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走出了一条项目带动脱贫的新路子,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四是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扶贫开发是历史伟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帮扶工作上,我们积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尽锐出战,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588人,省市县各级帮扶干部7767人,帮扶273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3—力量全覆盖。各级帮扶干部放弃周末休息,坚持周中干业务、周末进村户,以争分夺秒的“拼抢精神”、挑战极限的“拼命精神”、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形成了集中精力、敢死拼命抓脱贫的强大合力。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的机遇,积极借助外力,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加强和深化与天津市宝坻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在人才交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务协作等方面的合作,深交所和天津市宝坻区在教育卫生、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xx极大的帮助。五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xx县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思想发动、法治教育、感恩教育、习惯教育,倡树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主体意识,坚定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摒弃“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注重提升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等造血式扶贫,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工作,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勤劳致富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三、脱贫攻坚成效2013年以来,xx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坚持从严从实,聚焦重点难点,落细落小政策,努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一)实现“两不愁”方面:一是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游则游”的产业发展思路,扶持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中药材、养殖、林果、劳务、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富民产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均稳定超过3500元,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17.2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扶持发展豆角为主的高原夏菜。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奖补资金,扶持群众每年种植豆角5万亩,适宜区域贫困户户均种植达到2亩以上,xx豆角远销北京、哈尔滨、沈阳、郑州、新疆等20多个省市,地头最高收购价每公斤10元,—4—带动种植群众增收3000元以上,豆角成为xx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高原夏菜。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蔬菜产业方面,着力在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培育、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7万亩,总产量125万吨,产值23.5亿元。中药材产业方面,县财政每年列支40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201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林果产业方面,县财政每年投入奖补资金10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苹果、核桃、花椒、大樱桃等特色果品,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引进陕西海升公司建成了洛门牟坪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将集体资产、土地经营权、技术技艺入股园区,获得了分红收益。养殖产业方面,每年县财政投入奖补资金10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打响了冷水鱼、黑毛猪、生态鸡、土蜂蜜等特色品牌。五年累计投入1.68亿元,扶持5000户贫困群众通过畜牧养殖稳定增收。坚持不懈抓劳务促就业。我县始终坚持把劳务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累计建立劳务基地500多个,培训劳动力4.19万人次,培育了“鲁班建筑工”“宁远保安”“线娘拾花工”等劳务品牌,每年输转10万人次以上,年均创收18亿元以上。支持创办扶贫车间25个,带动1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344个行政村设置服务性岗位2217名,年人均报酬8000和12000元,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抢抓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的有利机遇,积极探索创新旅游带贫模式,建设了南部乡镇油菜花海观光基地,全县建成农家乐243户,发展旅游专业村15个。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0.3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224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让贫困农户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创新举措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我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了总投资2.04亿元、总装机23.7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并实现并网发电,带动3615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156个贫困村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在全省创新推出了水果玉米种植异地产业扶贫项目,采取“贫困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带动2000名入股群众增收4000元。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建成了县电子商务创业园、电商服务中心、15个乡—5—镇电商服务站和32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创建了陇上农庄、莹豪玉器等一批电商品牌,开辟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598万元,入股16家龙头企业和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060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在61个贫困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实现了贫困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二是推动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64亿元,完成人饮工程156处,铺设供水管道2.8万公里,解决了全县334个行政村1053个自然村8.93万户39.9万人(其中贫困户2.29万户、10.4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供水覆盖率和保障率分别达到100%和95%。县财政落实维修养护运行经费410万元、水质检测中心运行经费20万元,聘请村级水管员489名,确保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和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健全了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关爱保障长效机制,6289户2610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稳步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年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3270元和3480元,实现与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集中、分散供养年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830元和5576元。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近6亿元,实现了社会救助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发挥了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二)“三保障”政策落实方面:一是义务教育保障情况。大力实施教育扶贫,2018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56%,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因贫失学辍学。2013年以来,县上无偿划拨教育用地306亩,累计投入资金6.07亿元,实施334所学校“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校舍19万平方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投资2359万元,新建村级幼儿园167个,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和有需求贫困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积极争取招聘教师1381名,选派83名教师赴边远山区学校支教,累计培训教—6—师3.9万多人次,为12902名乡村教师落实了生活补助金,为278名代课教师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续6年提高代课教师工资标准。精准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累计落实各类资助补助资金3.3亿元,有效解决了学生上学的实际困难。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情况。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带来的便利。2018年全县基本医保参保率为97.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组建健康签约团队9536个,签约24.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12.5万人,签约覆盖率99.86%。特殊困难群众患病住院治疗,依次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程序报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解决。三是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农村危房改造方面,累计争取补助资金14793.5万元,改造危房10480户,投入5300万元对853户无能力建房的特殊困难群众政府兜底建房,全县农村C、D级危房全部消除。易地扶贫搬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