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会教善教的老师1/4做一名会教善教的老师闲来无事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起聊天,我们经常会听到一部分同事抱怨:“这班学生太差了,都八年级了,xx拼音都不会。”“哎,一个知识点讲了好多遍,还是不会做。现在的学生对老师怎么怎么不尊重........”几位老师无奈的互吐苦水。当然,我自己也是这个抱怨群体中的一员,但是,最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使我改变了想法,不再随意抱怨学生。几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去高中老师家玩,老师考他的儿子:“晚上5点用24小时制怎么说?”小孩望着他爸爸答不上来。父亲又把原话重复了一遍,语气也加重了,但孩子还是一脸茫然。这时孩子的妈妈出来解围:“爸爸是问你比如下午2点是14点,那么5点是几点钟呢?”儿子神情马上放松下来,大声回答:“哦,是这样啊,很简单,17点!”妈妈转向孩子的爸爸说:“亏你还是高中教师,问孩子问题也不会问!你说的话太大人化了,24小时制,小孩子怎么懂得!教育孩子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不要说孩子笨,其实是你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师母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啊,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太差,而是老师的方法太少、太笨!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方法总比困难多,但真正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少之又少。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夸大了教育的功效,但是静心想一下,这句话颇有道理。其实,当我们为冷漠、敌对甚至悲凉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抱怨和哀叹的时候,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做一名会教善教的老师2/4否正确?抱怨这种不良的暗示往往会使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做教师的成就感,更无法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学生是把锁,教育方法是钥匙,试想,同一把钥匙能同时打开十几把锁吗?不能!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我们如果使用同一种方法授课,却期望得到一样好的结果,这怎么可能?有些学生在教师眼中是公认的“冥顽不化”,但是细想,我们之所以一直不能使“顽石”点头,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对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掌握知识的技巧也不同,学生集体听课,有的能掌握80%的知识,有的学生由于听课方法不当或知识断层,只能弄懂40%的知识。因为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些学生成为后进生。为什么我们中的教师没有人试着改变一下说法:“无论学生如何,我相信我有办法带好这些学生。”我们要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奇迹一定会发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抱怨某个学生太笨的时间来寻找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中获得进步。记得刚上班那年,我任八年级一、二班的语文,刚开始对他们不太了解,学生也很叛逆,半学期下来了,我发现班里一名女同学成绩下滑厉害,而且语文课上经常思想跑毛,上课提问老是背不下来,分明是她对我的语文课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以批评教育为主,可一提问还是那样,我一生气对她进行了惩戒,没想到这使她越发地对我反感。在我打算放弃她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日记检查,我才得以知道真相。原来她以前的班主任是她的语文老师,日记的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她对以前语文老师的不舍和对我的厌恶,这使我感到惭愧。过了几做一名会教善教的老师3/4天我把她叫到房子里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并对自己以前过激的做法委婉地向她道歉,她听了之后甚是惊讶,紧接着满心欢喜。从那之后,我在课堂上专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以此来培养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想以此来树立她在学生当中的自信心。慢慢地我发现她爱学语文了,上课的眼神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让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她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她的例子中我明白了:教学中无小事,任何小事都可成就一件大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小事的眼睛。缺少发现难以成为好老师,而自我感觉太好的人也难以成为好老师,因为再好的意见经验都会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以致裹足不前。因此,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身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心态越好,越能奋进。从教这几年,我开心过,也悲伤过;失败过,也成功过。在努力中徘徊,在迷茫中绝望,但失败过后我会一如既往的前行。每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时,我就会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每当我知道自己比别人差的时候,我就会从经验和教训中检查自己,认识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善教会教的老师。做一名会教善教的老师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