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省规划办填写)课题名称: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要求同申请书的“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两部分,但不得出现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没匿名者,不进入评审程序)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是他们的研究是依托本国学生的现实与自己的社会背景而展开的,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实际同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国内有些学者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养成教育的理论,给我国的养成教育带来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重视习惯的培养,他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贾谊认为:“习与智长”。王夫之还说:“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主张“信习论”。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但是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一般理论的研究,范围广,起点高,理论性强,操作性不够。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3.选题意义: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小学,在校学生都来自城郊农村家庭,由于地处城郊,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编号2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我们拟订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能有效地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发掘、构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系列措施和教育体系,形成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及其保障机制。4.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理论依据①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九种智力构成的,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多元智能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③政策依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教育部近期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守则新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2)实践价值: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相应的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奠定基础,为班级管理开拓新观念、新思路,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能进一步提高课题组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研究技能,促进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转化。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1.研究目标3(1)加强学校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3)认真贯彻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组织学生参与德育管理,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4)在全校营造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强化校园“三风”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深化素质教育。2.课题研究的内容:根据我校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和学生现状,课题组提出了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习惯入手。实验在六个年级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规范和行为方法的训练培养;中年级(三、四年级)重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好学生;高年级(五、六年级)要重视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争做好少年。3.本课题的研究假设1.依据小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坚持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按年级分时段设计活动主题,从小事做起,从培养兴趣着手,从身边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积极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注重实效的工作,全面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既可以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益,又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品德是行为习惯的综合性体现,系统的活动主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4.拟订创新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义务教育现状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如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现状问题,从而找到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内容,发掘、构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系列措施,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体系,形成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及其保障机制。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对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4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2.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2)研究途径:①创作、诵唱“行为规范”歌谣。②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③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④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⑤充分发挥阵地育人的功能。3.课题研究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2.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目的意义3.查阅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4.形成全面、系统、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案(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2.组织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德育新形式3.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4.开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收集、整理资料信息5.撰写论文、经验总结(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8月)1.整理研究资料与数据,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递交课题验收申请书,专家对课题鉴定。2.编写《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读本》。3.推广成功经验。可另加页5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和主要参考文献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课题负责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方面的论文——《在动手操作中学好数学》在《甘肃教育》2008年第8期上发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方面的论文——《开掘写作源泉使作文言之有物》在《张掖教研》2009年第6期上发表。课题组成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方面的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与训练》在甘州区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12月)。2、主要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良好行为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甘肃教育》2009年第2期作者;岷县城关中学胡彩霞)《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2009年第3期文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年第4期,作者:张新)《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年第4期,作者:孙礼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国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二、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是小学语文教师,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负责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和设计调查量表、汇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结果材料;并撰写总体实施方案及研究报告。并撰写《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课题组成员之一是学校教导主任,小学数学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负责高年6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撰写《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课题组成员之二是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负责材料德整理和论文;并撰写《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课题组成员之三是语文教师,现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擅长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负责中年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德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本课题材料和论文整理;并撰写《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