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题目: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思考信息学院双控专业2010级学号S20101362姓名刘利敏2010年10月30日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思考【摘要】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中苏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密切联系,因此反思苏联模式以及苏联解体的种种原因,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苏联解体根源教训现实问题【前言】1991年12月25日晚上,戈尔巴乔夫作为总统,在发表最后一个简短的电视演说之后,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子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降下,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苏联的解体,如同上世纪初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的兴亡,又一次表明,一种新制度的成长和成熟,总是伴随着无数曲折反复的历程。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某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弹冠相庆、欣喜若狂,以为“21世纪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然而他们搞错了。苏联的解体只是宣告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的破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就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就不会改变。不管历史的发展会出现多大的曲折、反复,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当代世界的种种变化充分证明:“在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多年以后,资本主义再度驶入这位革命的经济学家为他那个时代所正确描述的那个方向上。”十几年前的苏东巨变,应当说也是一场社会变革,然而却没有以往社会变革的激烈的社会对抗,暴风骤雨般的群众运动甚至是暴力冲突、战争。与以往许多社会变革比,这一次要平静得多,似乎没有多少人激动、抗争,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和流血。西方人形容这是一次“天鹅绒般的革命”。尽管剧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之久,但是有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一、苏联解体原因浅析苏联死于自杀而不是他杀,并且是慢性自杀这是世界公认的结论。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世界上各位史学家众说纷纭。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和视频的相关介绍,我个人认为苏联解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列宁时期,苏共的干部革命意志坚定,没有丝毫特权,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如,1918年粮食危机时,有权调拨千百万吨粮食的人民委员瞿鲁巴,竟在一次会议上饿得昏倒了。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强调“稳定”干部,干部委任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日趋完善,且不断提高干部特权的标准,使之进一步固定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结果必然导致贪污腐败的盛行。在震惊全国的“驸马案”中,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贪污受贿65万卢布。(二)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同流合污官僚特权阶层形成后,他们开始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连勃列日涅夫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者共产主义的前途”。甚至对弟弟:“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但他们与亲西方社会精英仍界限分明,相互对立。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起初,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后来,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旗号下,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照搬西方模式,在苏联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总统制等等,走上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亡党亡国”。(三)苏共干部为了私利集体背叛官僚特权阶层之所以集体背叛,完全是为了他们的私利。与此同时,由于蜕化变质,苏共也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执政能力。在剧变后的俄罗斯,那些掌权的政治精英和发财致富的经济精英大都就是苏联时期的各级干部。当时在俄总统周围和政府部门任职的政治精英,有74%~75%来自苏联时期的干部,而那些发财致富的经济精英,则有61%来自苏联时期的干部,特别是共青团干部和经济领导人。(四)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上台进行改革,修正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再次进行政治改革,他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加剧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在西方势力的影响下,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恶化,最终酿成了“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二、结合中国社会发展深刻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近二十年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垮台是74年,苏共则存在了88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纵观苏联执政的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主要有[3]:(一)坚持正确的路线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否则,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使改革走向歧途。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时,决心改革,但把改革引向了歧途。改革之初,他一再强调:“我们是按照社会主义的选择进行各种改造的”,但在实践中,没有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进,最终失败。胡锦涛总书记在分析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当时戈尔巴乔夫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提出所谓‘公开性’,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公开性”放弃马列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把思想阵地让给“民主派”。有的电台和报刊以批评党和政府为时尚。《莫斯科真理报》用几个整版刊登歪曲苏共中央对叶利钦批评和处分的报道,给苏共摸黑。“民主化”演变为“政治多元化”、“多党制”。苏共二十八大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决议,实际上取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和改革失去了领导核心,各种政党和政治派别纷纷登台,社会政治生活一片混乱。在1991年苏共中央召开的“七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抛出了一个“新党纲”决议案,主要内容有:“不再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有现实可能性”;“不再坚持把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实行私有化和市场化”等。“新党纲的通过,放弃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共的性质。苏共亡党,主要不是亡于西方敌对势力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进攻,而是制定和执行了一条背离马列主义的路线,在党的路线问题上犯了历史性的错误。(二)保持与群众的血肉关系江泽民同志在总结苏共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时说:“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在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群众与苏共水乳交融,血肉相连,使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但斯大林后期及之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受到破坏;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大清洗”运动伤害了群众;民族矛盾时有发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公有制导致经济建设停滞不前,人民生活艰难;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干部特权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人民群众同党和政__府的感情由亲到疏,由热到冷,最终发展到离心离德的地步。剧变发生之前,多数群众已不认为苏共代表自己的利益。在苏共被宣布解散、遭到取缔时,大多数苏联人民,包括大部分党员、干部和军人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行动。相反,不少人站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一边。1989年3月,苏联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叶利钦却以89%的高票,并被选进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叶利钦公开反共之后,在一系列重要选举中又连连取胜,说明苏共当时的群众基础已经十分薄弱。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苏共部分高层领导发动“8·19事变”,最后一次努力挽救苏共和苏联。但是,仅三天就宣告破产,原因也是缺乏支持。派去控制叶利钦的克格勃官兵拒不执行任务;派去占领议会大厦的部队遇到了市民的阻拦;大约10万市民聚集在议会大厦周围进行守卫,其中绝大部分是工人、学生和市民;军队也发生了倒戈。正是党群关系的疏远甚至对立,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亡国的悲剧。对长期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与警惕。(三)提防资产阶级民主派苏共毕竟不是人民群众直接起来推翻的,苏共在苏联失去政权的直接原因是叶利钦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证明,“民主派”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威胁。叶利钦等资产阶级民主派,大多出自党内,有的还是苏共高层领导。叶利钦就是苏共领导核心成员。正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比党外那些人更有迷惑性、危险性。资产阶级民主派,打着改革的旗号,抓住党的缺点错误,不断损害党的形象,煽动群众对党的不满情绪。打着反官僚主义、反党内特权的旗帜,用维护社会公正、争取民主自由鼓动人心,真正的目的是削弱党,并逐步改变党的性质,一旦条件成熟,就公开成立反对派组织,用游行、示威、罢工、学潮,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制造更大的困难,最后向党公开宣战,消灭共产党。同时,他们会提出一整套彻底改变现存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同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苏联剧变虽然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后将一蹶不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失败。但我们要从中最大限度地吸取经验教训,特别是执政党建设方面丝毫不能懈怠,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三、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改革开放政策给我们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容忽视。小平同志当年说:“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共同富裕。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那么,我们的改革到现在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小平同志讲的这些问题呢?问题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突出的问题。(一)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的腐败近年出现了几个特征:第一,官员犯罪人数逐年增加,职务级别越来越。第二,领域广,金额大。腐败现象已由经济领域发展到人事领域、司法领域。第三,手段科技化,窝案、串案增多。第四,顶风作案猖獗,涉外案件增多。腐败分子内外勾结,为案发后铺好后路,使得涉外案件增多。据公安部资料,到2004年底,共500多名贪官外逃,卷走资金700多亿元。第五,群体腐败。一个执掌公共权力部门的若干成员,共同谋划、共同行动、利用公共权力为私人谋利的腐败行为。由主要领导人带头、多名成员联合行动的集体作案。“要烂,烂一窝;要抓,抓一串”。第六,权色交易,高级干部“包二奶”不是个别现象。(二)民生问题亟待解决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而在现阶段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大民生问题,被老百姓形象的比喻为“新三座大山”。可见民生负担如此之沉重,社会矛盾如此之尖锐从就业看,现在,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