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经济危机含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严重,生产大幅度下降,信用关系严重破产,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严重限于混乱与瘫痪。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列强间的关系,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相对稳定,各国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繁荣景象。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1924年--1929年(短暂)美国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很快,工业产量增长了近一倍,进出口在十年间翻了一番,到了1928年,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1.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2.美国工业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1913年为38%,1929年为48.5%3.192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美梦中!但是他们看不到......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仅仅维持生活。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了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但资本家却看不到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这正是美国的悲剧所在!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二、《美国的悲剧》年,美国作家发表了《》,被誉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1925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美国最伟大的小说1、爆发:年,首先从爆发,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美国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晴雨表股市是: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危机期间美国失与业大军“黑色星期四”特点具体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外贸缩减46.2%40.6%28.4%16.5%8.4%1/3工业下降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结论:(1)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2)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结论:1930年美国各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1931年,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结论:(3)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了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各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1、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美国:罗斯福新政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纽约当律师。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任期内,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济机构,深得人心。1932年11月以压倒多数票当选总统。1933年3月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在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1945年4月12日,即在德国投降前夕,罗斯福因患脑溢血逝世。四、罗斯福新政1.开始时间:救治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2.目的:3.前提: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新政药方社会症状积极效果刺激消费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失业人数激增兴办公共工程,实行社会救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银行,贬值美元银行纷纷倒闭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工商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改善生产环境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首先开始的行业。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项目具体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调整农业政策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罗斯福新政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目的是保住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保住利润。4、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5.特点(新):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6、作用:(1)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实质),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取得了很好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全国工业复兴法》(1)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2)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3)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人工资。蓝鹰运动工程提供了4.4万个就业机会。这里人均国民收入提高了9倍田纳西河上的胡佛水坝5.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1)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民主统治得到稳定,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③持续时间比较长④大量商品被销毁⑤破坏性特别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2.右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美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实行新政B.建立法西斯统治C.寻求外国帮助D.走社会主义道路3.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各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很多要求。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B.增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C.防止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D.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6.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C.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整顿金融业7.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B.新政使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C.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D.新政目的得以实现,经济危机被消除8.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资本主义()A.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B.市场经济的削弱C.资本主义制度还有生命力,能够进行自我调节D.需要消除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9.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波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特点长C.破坏性特点大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0.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A.降价抛售B.销毁商品C.囤积商品D.运销海外确立体系经济危机新政恢复矛盾缓和经济繁荣知识体系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