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耐久跑教学摘要:耐久跑是高中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从事耐久跑锻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心腔容积,增加心脏脉搏输出量,使安静时心率下降。但是耐久跑往往又是学生最害怕的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练习枯燥辛苦且易疲劳。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合理有效地进行耐久跑锻炼,则成为高中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此提出一些见解和认识。关键词:耐久跑;激发兴趣;区别对待一、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耐久跑是人体在长时间、长距离连续跑动的一个田径项目,它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比赛)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跑速,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耐久跑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及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最害怕的项目就是耐久跑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练习辛苦、枯燥、易疲劳。然而,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在2001年的调查中发现,21.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在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原因方面,76.7%的学生认为太累,30.4%的学生认为枯燥。因此,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对体育活动优先地给予注意,产生愉快而又紧张的情绪以及坚强的意志努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那如何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呢?1.目的明确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通过耐久跑的学练不但能够发展和提高体能,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它既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一项能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2.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多样的长时间跑,如定时跑、定距离跑、重复跑、变速跑、自然地形跑、越野跑等;长时间反复做非周期性运动,如球类活动、有氧健身操等;跑以外的长时间活动,如远足,登山,跳长绳等。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一个,通过以上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二、遵循科学的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主要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实践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是进行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耐久跑学练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运动训练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学练过程中,根据学练任务、学练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负荷。所谓逐步增加,就是无论是加强度还是加量,都要从小到大,经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负荷的适应能力。所谓有节奏增加负荷,是指安排运动不能无节奏地直线上升,而是要大、中、小相结合的安排,使负荷和恢复很好的配合,呈一种波浪式的起伏状态。只有在学生承担一定的负荷后,有一定的恢复时间,才能承担新的更大的负荷。因此,教师在课的内容,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的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使学生能得到真正的锻炼。2.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学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学练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其中,“个人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承受负荷的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学练任务”包括从一节课到单元或学期学年期望达到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我们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以及不同水平,决定了在耐久跑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男女学生的学练强度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三、掌握正确合理的耐久跑技术在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结合示范,让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然后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观察,给予纠正,最后加以肯定,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强化技术动作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耐久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三个部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采用站立式起跑,听到鸣枪或出发口令后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途中跑:途中跑技术是耐久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同时注重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利用鼻和半张的口进行呼吸,一般跑两三步一呼,再跑两三步一吸,并特别注意加强呼吸的深度和跑速的有效结合。由于学生耐久跑速度还不够快,因此学生在直、弯道途中跑的技术区别上不十分明显。终点跑:根据各人特点,冲刺时应加大摆臂、加快步频和增加躯干的前倾角度,同时加快呼吸频率,拼全力一鼓作气冲到终点。由于耐久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效果,更要节省体力。对于耐久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强,跑速控制得当,全程合理分配体能;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但在整个耐久跑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闭气现象。四、解决好“极点”现象在耐久跑的学练过程中,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反应现象即:“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极点”主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由于机体在激烈的运动中,出现氧供给的暂时困难。此时,机体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等;并相伴产生想停下来、跑不下去的生理反应,但随着对跑速的主动、适当地调整以及加强呼吸的深度等,“极点”现象会逐渐缓和,随之出现呼吸不十分困难,步子较为轻快等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运动强度的大小,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以及训练、运动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对“极点”出现的早晚、反应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准备活动可能适当缓解“极点”的反应程度。“极点”是中长距离跑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候,同时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在耐久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包括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正确的心态及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和战胜它。要教育学生当出现“极点”现象时,要以顽强的意志跑下去,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跑过“极点”就会迎来“第二次呼吸”。参考文献:[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4]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