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复习课)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矿产资源等非可再生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水资源可再生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大气资源可再生生物资源可再生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土地资源可再生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二)干旱1.干旱和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三)寒潮1.寒潮的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2.寒潮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寒潮的危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2.构造地震示意图(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1)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造成的影响5.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3)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一)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3.危害(二)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一)病害1.类型:2.病害发生的原因:⑴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⑵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3.危害(二)虫害和鼠害1.虫害的常见类型2.鼠害及危害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生态建设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