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东北亚危机研究(朝鲜战争)一、朝鲜分裂的国际因素二、朝鲜战争的起因分析三、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战争的背景分析四、朝鲜战争的国际关系意义一、朝鲜分裂的国际因素开罗宣言关于朝鲜问题的表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407页李承晚1875.~1965.自称朝鲜李氏王朝的后裔。1904年去美国,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10年归国后从事反日活动被捕,在美国传教士的救护下获释,再去美国,1919年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李承晚任总统。此后长期在美国从事独立活动。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在汉城成立,李承晚任总统。金日成1912.~1994.出生于平壤万景台。早年迁居中国吉林市。1930年在吉林伊通县组建革命军。1932年4月25日,他将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游击队合并,改称朝鲜人民革命军,后率部进入苏联。1945年10月,在平壤召开了朝鲜共产党成立大会,任总书记。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内阁首相。二、朝鲜战争的起因分析关于朝鲜战争爆发起因的几种说法美国与韩国向朝鲜发动进攻朝鲜与苏联以及中国合谋进攻韩国韩国李承晚集团单独挑起边境冲突和战争朝鲜单独发动统一战争需要考虑的因素朝鲜战争爆发时的国际环境(美国、苏联)朝鲜战争爆发时的地区环境(中国、朝鲜两方)1950年6月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韩国:总兵力15万多人。包括陆军9.8万余人,编为8个步兵师,海岸警卫队6145人,警察4.8万人。装备:27辆装甲车,700余门火炮,140门反坦克炮,1900具火箭筒,71艘作战舰只,22架各种飞机。朝鲜:总兵力13.5万人,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若干空军、海军和警备部队。装备:T-34型中型坦克、雅克式战斗机,122毫米榴弹炮等重武器。(根据中朝双方协议,两个由朝鲜人组成的师于1949年7月返回朝鲜,编入人民军。1950年春,又将其余人员编为一个师(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共14000人,外带干部大队。返回朝鲜的部队均携带武器装备。资料来源:《抗美援朝战争史》23-25页三、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战争的背景分析朝鲜战争战局的阶段划分:1950.6.25.~9.14.朝鲜人民军进攻阶段,美国和联合国干预并参战。1950.9.15.~10.24.美军仁川登陆,朝鲜防御,联合国军与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逼近鸭绿江。1950.10.25~1951.7.9.中国出兵,五次战役,重回三八线。1951.7.10.~1953.7.27.和谈开始,战略相持,边谈边打,战争结束。1.美国与联合国的举动及战争的迅速国际化6月25日,安理会以9票赞成,一票弃权通过美国提交的决议案。谴责北朝鲜破坏和平,要求将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由联合国监督撤军。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我已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予朝鲜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和平的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6月27日,安理会以7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美国提出的“紧急制裁案”,“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为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所必需的援助。”7月7日,安理会以7票赞成,3票弃权第三次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授权由美国指派司令官,使用联合国旗帜,统一指挥各国部队。联合国军的构成投入建制部队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国。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等5国。2.中国出兵及其缘由分析毛泽东的两次讲话:1950.10.2.:“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10.13.:“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对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从鸭绿江到板门店》p201950年10月4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出兵问题时的发言“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p257从毛泽东讲话看中国出兵缘由的三个因素国际因素: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国内因素:对中国国内局势安定的影响对东北建设的影响道义因素:四、朝鲜战争的国际关系意义(从最具决定影响的中美两方来考量)1.中国方面对中国建立国际关系构架的影响加入冷战对中国的影响2.美国方面其一:战争中美国力图控制战争的规模与力度核武器风波麦克阿瑟解职事件其二: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及其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美国对朝鲜战事所作出的反应,其最重大并且于最后最具灾难性的一个方面,就是美国作出了在共产党中国周围建立一道军事屏障的决定。美国政府认为朝鲜战争并不是局部性的现象,而是共产主义控制整个亚洲和欧洲总计划的首次试探”。“中国人正在不遗余力地克服落后状态,他们并没有多少资源可供从事国际冲突之用。虽然中国会对别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欢呼,但是它能够做的,除了给予忠告之外,几乎别无他物。”(美)迈克尔·谢勒:《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p188~203“(第二次战役)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他们将这种战术运用得十分巧妙和大胆……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立了中国作为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政治影响。无疑,由于中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加之情报来源主要依靠台湾所提供的非常不可靠的报告,这种夸大的估计已经被纳入美国政府所奉行的主义之中。又过了十年,当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之后,这种对中国政治、军事力量的过高估计对华盛顿的决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美)德鲁·米德尔顿:《用兵之道——20世纪16次重大战役·清川江之役》中国学者对朝鲜战争的一种分析意见朝鲜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和美国之间一场特殊的整体国力较量。虽然从静态的整体国力来看,当时的中国远不如美国,尤其是在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队武器装备等方面有形的力量对比,双方差距悬殊。但在朝鲜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和时、空范围内,中国又占有很多优势,即中国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总体上可以说,在人口和领土方面是中美均强,在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方面是美强中弱,而在战略意图和国家意志方面是美弱中强。事实上,美国关于朝鲜战争的战略意图的决策存在很多弱点。首先,当时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爆发颇感突然,并没有弄清楚对方的战争意图。虽然美国的最高决策层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北朝鲜的行动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但到底是北朝鲜的单独行动,还是苏联甚至加上中国蓄谋已久的总战略的前哨战?其目标到底只是占领南朝鲜,还是以此为跳板向日本和东南亚扩张?到底是仅限于远东的行动,还是苏联的一种全球性的声东击西战略,企图吸引美国兵力集中于远东,以便苏联得以乘机进攻西欧?美国高层感到迷惘。其次,美国当时并未把朝鲜半岛划在其远东的防御圈内,一旦决定出兵,仓促行事,而且内部对战争的指导存在分歧和动摇;第三,美国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大规模出兵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李巨廉:《战争与和平》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