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推荐表下载-国家级教学团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科门类(二级类):电气信息类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陈国良所在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荐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九年四月—1—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2—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1.“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历程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开展了“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围绕着“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10余年的历史。(1)“并行计算”相关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并行计算”相关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①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算法加强型课程”,包括“算法基础”(强化了“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内容和“算法设计”中的基本内容),“图论”和“代数结构”(强化了“离散数学”中的图论和代数的内容),“算法的数学基础”(简化了的具体数学等内容)。②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的“并行计算课程”,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与非数值算法、程序设计,该课程也同时为全校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计算材料等非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所选修。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扩展型课程”,包括“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并行程序设计”和“分布式算法”等。算法的数学基础图论代数结构算法基础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程序设计分布式算法并行算法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面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面向计算机专业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本科算法加强型课程本科高年级计算核心课程研究生计算扩展型课程并行计算相关课程体系图(2)“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所教授的课程涵盖了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限定选修课和全校计算学科的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3—2.团队的结构及特色(1)年龄结构合理:在并行计算系列课程长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2)知识结构良好:团队成员具有算法基础、离散数学、具体数学、并行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程序设计等方面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语运用能力较好,可用中英文授课,便于国际交流。3.团队创建了全国并行计算教育与培养基地,在全国推广并行计算课程(1)90年中期后,随着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的成立,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全国并行计算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建设的成果先后获得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教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课程推广和培训活动。2004年以来先后在太原、大连、深圳和苏州等地举行课程讲习班,使得并行计算系列课程的教学成果逐步推广和辐射到全国各主要地区。(3)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成立了“高性能计算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该基地以并行计算系列课程及其教材为建设目标,致力于在高性能计算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发。4.团队带动了并行计算系列教材建设团队结合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出版了“并行计算系列丛书”:《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实践》。先后获得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5.团队促进了并行计算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1)在全国正式形成和开设了并行计算课程,通过国家教指委认证后各个高等学校都可开设该课程,完成了课程从少数研究型大学到多数普通院校的普及,为并行计算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并行计算的受益者除了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外,广大的计算应用型,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专业方向的学生也从该课程中受益。—4—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名陈国良出生年月1938.6.3参加工作时间1961.9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汉性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大学毕业授予单位西安交大授予时间1961.7高校教龄35年职称教授,中科院院士行政职务软件学院院长联系地址、邮编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230027办公电话0551-3600906移动电话13075501860电子邮件地址glchen@ustc.edu.cn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2008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2003年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4.并行算法类教学基地建设,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6.安徽省减灾防灾智能信息决策支持系统,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56.9–1961.7西安交大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1961.9–1965.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142部队军用数字指挥仪1965.8–1973.8太原785厂设计所军用数字指挥仪1981.1–1983.2美国普度大学电气工程系访问学者/并行算法197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5—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7姓名孙广中年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6职称讲师职务院士学术助理姓名徐云年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26职称副教授职务高性能计算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姓名黄刘生年龄51参加工作时间1976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27职称教授职务信息学院副院长姓名顾乃杰年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26职称教授职务姓名许胤龙年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25职称教授职务高性能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姓名郑启龙年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高性能计算中心系统运行部主任—6—姓名吴俊敏年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计算机高校教龄9职称副教授职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课时/上机并行计算(本科,示范教学)陈国良2008年3月-6月10并行计算(本科)孙广中2008年3月-6月50/20并行计算(本科,示范教学)陈国良2007年3月-6月10并行计算(本科)孙广中,徐云2007年3月-6月50/20并行计算(本科,示范教学)陈国良2006年3月-6月10并行计算(本科)徐云,孙广中2006年3月-6月50/20并行计算(本科,示范教学)陈国良2005年3月-6月10并行计算(本科)徐云,孙广中2005年3月-6月50/20代数结构(本科)孙广中2007年9月-12月60代数结构(本科)孙广中,周智2006年9月-12月60代数结构(本科)周智2005年9月-12月60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顾乃杰2008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顾乃杰2007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顾乃杰2006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顾乃杰2005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徐云2008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徐云2007年9月-12月60/30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徐云2006年9月-12月60/30—7—图论(本科)许胤龙2008年9月-12月60图论(本科)许胤龙2007年9月-12月60图论(本科)许胤龙2006年9月-12月60图论(本科)许胤龙2005年9月-12月60并行程序设计(本硕贯通)郑启龙2008年9月-12月60/20并行程序设计(本硕贯通)郑启龙2007年9月-12月60/20并行程序设计(本硕贯通)郑启龙2006年9月-12月60/20分布式算法(研)黄刘生2008年9月-12月60分布式算法(研)黄刘生2007年9月-12月60并行算法(研)徐云2008年3月-6月60并行算法(研)徐云2007年3月-6月60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研)吴俊敏2008年3月-6月60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研)吴俊敏2007年3月-6月60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陈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2003(第二版)“九.五”规划教材(199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99),国家首届精品教材(2002),“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陈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第一版)2002(第二版)“八.五”规划教材(1992),“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陈国良、吴俊敏、章锋、章隆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并行算法实践陈国良、安虹、陈崚、郑启龙、单久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限国家级奖励)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并行算法类教学基地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并行计算”国家精品课程8万教育部2003年-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8万教育部高教社2003年-2004年高性能计算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5万教育部高教社2006年-2010年“算法基础”安徽省精品课程1万安徽省2006年-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1)团队设置特色①年龄结构合理:在并行计算系列课程长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国家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团队成员中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年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②知识结构良好:团队成员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专业蕴含了算法基础、离散数学、具体数学、并行算法、并行机体系结构和并行程序设计等领域。每门课程都配备至少两位教员,以便轮流执教。通过在职培养和短期出国进修,进一步扩充团队成员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9—(2)专业特色①定位于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②面向全国普通高校中计算机本科专业。③兼顾全国高校中面向计算型(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计算材料等)的非计算机专业。④努力沟通“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和“计算型应用科学”等交叉学科专业。(3)课程特色①课程设置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的宽口径、通才、适应性强的高等人才的需要。②将“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并行编程”融为一体。③以“并行计算”为核心,设置了相关的算法加强型课程和计算扩展型课程。④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融为一体;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融为一体;将“基础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为一体。(4)教材建设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酝酿和筹划并行计算课程的配套系列教材建设工作,根据并行计算的课程体系,规划出版了并行计算课程的系列教材——《并行计算系列丛书》。①《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教材,是以并行计算为主题,探讨了并行计算的硬件平台(并行计算机)、并行计算的理论基础(并行算法)和并行计算的软件支撑(并行程序设计),强调了融并行计算机结构、并行算法设计和并行编程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