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形势与政策》一、云南经济发展阶段1、探索起步阶段(1981以前):此阶段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会精神的指引下,结合国务院于1979年确定的上海与云南进行对口支援的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决定撤消云南省计委物资办公室,单独成立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归口云南省计委管理,行政级别为正处级单位。这一时期,云南省的对内开放主要是与国内有关省(市)区进行物资串换,以弥补省内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余缺互补、拾遗补缺的物资串换与协作成为这一时期对内开放的主要内容。2、初期发展阶段(1982~1991年):此阶段主要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积极推进物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臵。1982年5月,省政府在昆明举办经济技术协作会议,此次会议由国务院11个部委和18个省区市的代表参加,拉开了云南对内开放的序幕;其后,云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全省经济技术协作的通知》、《云南省经济技术协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积极开展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联合协作。198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云南向全国开放、昆明向全省开放的决定。1984年,撤消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成立副厅级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这一时期,云南省在深化滇沪对口支援关系的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参加的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经过协调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先后促成了南昆铁路、3内昆铁路的建设,促成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云南省通过与国内相关省(市)区进行对口支援、区域合作及多形式的合作,有效地打破了市场的条块分割与生产要素的地区封锁,促进了以物资串换为特征的对内开放向以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为特征的对内开放转变。这一阶段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2.7亿元,物资协作金额75亿元,形成了以区域合作、滇沪对口支援为重点的合作格局。3、适应市场经济阶段(1992~2001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云南省的对内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加强东西部合作战略的启动和中央关于东部13个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0省区市的决定出台,上海对口帮扶云南的机制逐步建立,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对内开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升格为正厅级;1998~1999年,云南省先后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和对内开放大会,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外商投资条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对内开放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省外来滇投资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战略部署,省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补充规定》,决定在“九五”期间设立1.5亿元的横向联合协作扶持基金(每年3000万元),用于支持对内开放和省际合作项目。同时,成立4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挂帅的滇沪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领导小组和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云南省协调领导小组;先后与上海、广东、浙江、四川、广西等省(市)区形成双边合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滇沪、滇浙、滇粤、滇川、滇桂等较为稳固的双边合作关系。滇沪两省市分别成立了对口帮扶合作领导小组,长期坚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会议制度、部门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跟踪制度等四项制度;滇浙两省党政领导互访,两省组织、人事、科技、旅游等部门确立了对口合作工作机制;滇粤两省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系机制,重点合作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签署了“1+8”协议及《关于加强粤滇科技合作的协议》和《关于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协议书》,建立了对口部门的合作机制;滇川两省2000~2002年每年都在昆交会期间举办滇川经济合作座谈会,就两省重大合作项目和合作中需要协商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会谈纪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进了云南与国内相关省(市)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省外来滇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12亿元。4、续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为整合资源,提高对外来投资的推进服务效率,加快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200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与省政府外商投资办公室合并,成立省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全省招商引资和实施对国内国外开放。省经合办作为云南省外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作为云南省沪滇对口帮扶合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领导小5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了全省对外来投资的协调、服务工作,承办了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和“昆交会”等招商活动的组织工作。2003年以后,全省各州市党委、政府纷纷强化对内开放工作,先后成立了招商局、经合办、投资促进局等工作机构,调整充实了工作队伍,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思想解放、政策推动、行政带动等方面开始了新一轮招商引资新高潮。这一时期,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组建了“云南省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和“云南省改善投资环境投诉中心”,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全省围绕以上海、浙江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泛珠三角”地区,围绕云南“三大战略、五大支柱产业”的实施和建设,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全面开展与国内有关省区市的社会合作,深化与央企的合作,扩大对国内的招商引资。围绕支持发展非公经济促进以商招商,在省会城市昆明成立外省(市)区在滇商会14家,各州市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至2008年,云南省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开放格局。在此阶段,云南省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400亿元。北京(以中央企业为主)、四川、浙江、福建、广东、重庆、上海、天津等省市来滇投资总量保持前列;合作项目涉及水电、煤炭、矿冶、医药、机械、造纸、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惠及全省16个州市。三峡总公司、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华睿集团和大唐发电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国家发电企业到云南投巨资开发电力;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6中化集团公司投资西双版纳;德力西集团、四川正泰集团分别在曲靖和大理建生产和销售基地;全国磷化工龙头企业江苏澄星集团在弥勒和宣威建立生产基地;广东粤电集团在威信开发煤电工程;大连万达房地产、浙江华立集团、娃哈哈、深圳“三九”等知名大企业也在“十五”期间先后落户云南。二、经济发展状况1.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云南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底云南省GDP达到4260.48亿元人民币,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6.3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1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96亿元,增长10.7%。人均GDP达到7582元。结论:从纵向来看,云南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但从纵向来看,云南省在省、区、市GDP排名中一直处于靠后的位置。2.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进步。所谓进步,就是“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有可能实现更理想的状态”。所以,经济的进步就是指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能产生更理想的经济状态。经济进步对区域经济而言,有意义的基本上包括五个方面: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所以,以下对云南经济发7展现状的评价从这五个方面进行。(1)生产的增长生产的增长在经济进步中占有中心地位。生产增长的水平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测定,此处用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来测定。以下是2001—2010年云南省GDP及其增长率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中,云南的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中。(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包括工具和机械的发明改良、生产技术方面的只是增加、新产品的开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效益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大批量生产技术的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由分工和大规模生产而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引用《TFD、技术进步与云南经济增长》一文的分析结果:云南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相对明显。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说明投资和劳动投入是云南省最重要的增长要素。云南2001年2010年云南省GDP及其增长率统计图02468101214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GDP(亿元)GDP增长率%8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到相应提高。1992年以后云南省无论是整体技术进步、体现式技术进步还是纯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都在零值附近徘徊,有些年份甚至在零值以下。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这可能对云南未来的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率是云南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云南省需要逐步地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过渡。从目前来看,虽然云南省采取了以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模式,但对研发的投入不足。尽管这种技术进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但要实现经济赶超,则必须通过加大对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也是云南省进一步保持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措施。(3)产业结构的改进产业结构标志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实施的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是产业稳步的向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增加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以下是按照1978年人民币不变价计算的1992年~2007年云南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9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93年的41.97%开始上升至1998年的46.18%,此后出现下降,2001年后有所上升,但2005年又出现下滑,此后的两年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在1992年出现大幅度上升,但1993年便由于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而出现了波动。从目前云南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除1999年之外,一直呈下降态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在第三产业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波动。这充分说明云南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在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向的同时,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受到重视。(4)资本积累积累就是把产品的一部分不作为消费,而用于工具、机械设备、工厂、建筑物库房等的投资,从里昂和质量各方面扩大生产能力。上述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现象,都是与投资活动有联系的,这些投资来自于资本积累。所以说,把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转换为生产设备的资本积累,是引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并由此扩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在此处,资本积累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描述。10以下是1990~2007年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07年间,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曲线与国民生产总值曲线的形状基本相似,特别是200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几乎与国内生产总值平行变化。这说明:对于云南省来说,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并且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存度还在不断提高,要使云南省地方经济保持永久活力和长足发展,继续加大投资仍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5)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与周边地区、国外有稳定的协作关系,是一个地区经济成熟的标志,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这些联系、协作是有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