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后现代哲学[摘要]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根本转向,其中,后现代哲学渐趋主流。尼采,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比较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和尼采哲学中对现代性的批判,可以发现尼采思想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尼采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反映。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阿多诺等人的思想观点,把现代哲学的某些主题当作自己的话语中心,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理论渊源;但是,它又用全面否定的手段、摧毁一切的精神,对哲学本体论、实体主义、本质主义等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宣扬非实体性、不确定性、非同一性、零散性、差异性、多样性,极端地发展了其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在这一弃一扬中,后现代哲学十分鲜明地凸现出自身与尼采哲学的联系。既然尼采思想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本文就试图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尼采学说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一、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姚大志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启蒙哲学的本质,那么我们可以借用尼采的名言:上帝死了。如果同样用一句话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实质,那么我们引用福柯的思想: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和界定,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一般认为,它最早指那种背离传统设计风格的建筑学倾向,后被广泛移植到文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种,用来指称这些领域具有反传统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走向一种具有“极其丰富、复杂思维和理论内涵”的泛文化思潮,可分别从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哲学三个层面上加以理解。哲学层面上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可用三个“终结”来概括。1.“哲学的终结、非哲学转向”结束两千年来形而上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摆脱西方思辨哲学的传统,宣告形而上学和体系哲学的死亡。如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哲学本体论的含蓄的反叛和超越;罗蒂批判哲学“自然之镜”,宣告哲学本体论将自行消亡。2.“真理的终结、理性的陨落”——结束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放弃终极实在的寻求和真理体系的建立,宣告理性和真理体系终结,否定理性的权威性、合法性,攻击理性的工具性、压制性、操作性,否认客观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真理多元化。3.“主体的终结、中心的消解”否定近代以来形成的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宣告主体地位和人类中心的死亡;否定人的优越、自主性、创造性,否定永恒不变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反对人道主义,宣扬非中心主义。换言之,反对和超越心物二元论、一元论、决定论,反基础、本质、理性和道德理想主义,反主体、人类、中心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就是反对西方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的一切传统哲学。二、尼采对现代性的批判——尼采哲学中后现代思想哈贝马斯所说,尼采是对“现代主义”实施颠覆的关键人物。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谓的现代性,从人文层面上讲,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这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柱。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下,这三大精神支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早在一百多年前,尼采思想中就已经包含了对这三方面内容的猛烈抨击,从而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1.尼采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尼采祭起非理性的大旗,以批判现代性。他称之所以要批判的原因是“理性的巨大原罪”。欧洲近代理性主义高歌猛进,自培根呐喊出“知识就是力量”,人类自豪地发现,从自己心灵中闪射出来的理性之光普照万物,人类乃世界真正的造物主。在这样的氛围中,尼采清醒地指出:一切理性的事物,追根溯源,血统并不纯洁,其皆源于非理性。只不过,凡悠久之事物,必渐为理性所渗透,使其产生于非理性的由来逐渐磨灭。为此,尼采把理性的出现称之为“理性的原罪”。2.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个人主义是整个西方资产阶级四百年来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现代性中同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方面。当文艺复兴的曙光划破中世纪的黑暗之时,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称自己重新发现了“人”,提倡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这并非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指个体的人。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地位,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旨在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目标,保证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进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但是,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个人主义也总是受到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的挑战。而尼采则以他的强力意志理论挑战个人主义。早在他提出强力意志理论以前,他就认为只有通过个体化原则的瓦解才能达到他所提倡的酒神精神。在尼采的整个强力意志理论中,个人是受强力意志左右的,个人主义则是“强力意志最微不足道得阶段”。尼采明白,个人主义和现代欧洲人对平等权利的要求是对立得,个人主义既不能实现人人平等的权利,也接受不了十分了不起的出类拔萃的人。在强调强力意志的强弱是世界上万流归宗的权衡标准的尼采那里,作为强力意志最微不足道阶段的个人主义,随着人的强力意志的增强,是势必要被扬弃掉得。3.对新教伦理的批判和西方资产阶级的兴起相伴随的现代性本身,也是由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相伴随的。新教伦理给西方现代社会规定了基本伦理准则,帮助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自己却面临着无法克服的矛盾: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市场饱和情况下的市场营销的诀窍就是打破人们节制而简朴的生活常规,于是就有了“拿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舒适”的口号。在物欲受到强烈刺激而恶性膨胀起来的时候,新教兴起时所依据的理性基础和它所恪守的新教伦理动摇了。而尼采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将新教的定义界定为“基督教——以及理性——的半身瘫痪”。他指出,新教会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它凶猛传播开来的地方消失,因为它诉诸立足于理性的思想,而基督教失去根基,正是思想使然。应该说,反对基督教、反对上帝、反对基督教道德是尼采《权力意志》中最为光彩的篇章,尼采哲学中的非宗教思想,是尼采哲学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成分,尼采对世俗道德的批判和揭露,无疑是其思想中最闪光的一面。基督教把世界分为“真实”的(此岸)和“现象”的(彼岸)两个世界。在尼采看来,此岸世界充满欲望和激情,而世俗道德假设的彼岸世界,实际上让人陷入虚缈的空妄之中。世俗鼓吹博爱,提倡无私,压制个性,但是,人必须依赖自己,依靠自己求得生存和发展,勇于破坏和创新,才能承担起伟大的使命。参考文献:[1]姚大志.现代之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2.[2]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北京:三联书店,1987,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尼采.偶像的黄昏[M].周国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5]K.Schleclta.NietzschesWerke,VolⅡ[M].Munich,转引自: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