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学习内容——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危机恢复恢复的分类与维度恢复的过程与管理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加强公共危机反馈调整机制第一节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1.危机善后处理的两个任务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的各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从危机中获益,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处理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进而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使社会正常生活尽快恢复。2.善后处理的内容(1)恢复机构正常运作(2)资料记录与保存(3)事故调查(4)清算损失(5)补偿损失(6)稳定人心第二节危机恢复1.恢复的含义(1)恢复:复旧、复兴、复建、复原复旧:回复到灾前水平复兴:突出“改进”的含义复建:物理环境与建筑物复原:突出“法律”意义(2)危机“恢复”:既具有恢复原状的意思,也有加强改进的含义;既包括物理上的重建,也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影响的消除;即关照法律责任与义务,也包括社会道德的约束。(3)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风险应急运行规划指南》中定义:恢复就是指使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活动,但他应当将减缓作为一个目标。在短期内,恢复意味着将重要的生命系统恢复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确保人和社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4)恢复中的两对关系恢复与重建。“恢复”中包含着“重建”复原与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补救,而且意味着发展,因为恢复重建要消除危机影响过程中的除旧布新。(5)恢复重建的活动的内容:恢复重建灾毁的公共设施。废墟与垃圾的清理与运输。临时住房及其他提供给灾民及其家属的帮助。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长期重建。恢复公共服务(设施)。危机心理咨询与精神健康。解决灾害失业问题。规划长期的经济稳定,社会恢复与风险减缓。2.恢复的理论(1)系统论灾害是物理环境(如大气)的致灾因子对建筑环境(如:建筑、道路、桥梁、设施等)产生影响,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物理环境、建筑环境、人的环境是三个系统,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促动。如果三个系统不协调就会产生灾难。恢复:矫正不协调关系,尊重自然,建立更加具有抗灾能力的物理环境及人的环境,提升安全度。(2)脆弱性理论风险不是均匀分配的。它重点关注的是脆弱群体。他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面临着最高的风险挑战。因而风险对不同的人群而言存在着差异。恢复:人们要关注因收入、发展阶段、性别、种族等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风险。(3)社会政治生态理论灾害扰动了社会互动,人类系统内部的互动影响着人们恢复的方式;人们需要资源恢复,但资源是有限的,恢复阶段会产生对恢复资源的竞争与冲突,强势团体可能会阻止对弱势群体的必要救助。恢复:改变权力安排,消除歧视、贫困和腐败;所有受灾公众参与恢复过程的重要性。(4)新兴—规范理论灾害使正常的官僚组织不能正常运行,新型的灾害使得官僚组织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恢复:在灾害恢复阶段,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新型的组织与团体将会出现,并满足这些需求,新型组织是恢复的重要力量。3.恢复重建遵循的原则(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第三节恢复的分类与维度一、恢复的分类1.短期恢复•(1)时间:危机发生后很快展开,常与应急响应重合。(有的活动可能持续数周)•(2)项目:提供公共卫生及安全服务、恢复受损的设施及其他服务、重建交通线路、为灾民提供食物与住宅、废墟清运。案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已经有350万户800万人得到过渡安置,各个安置点都已经实现了卫生防疫全覆盖,商业便利店和惠民超市以低于市场价格的20%让利于受灾群众。八成以上的安置点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短期恢复主要工作灾害影响区安全与返回在确保居民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人们返回受灾害的区域临时避难所/住房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关键基础设施恢复道路、管道、电、水、医院、警察局、消防站、公交、政府、等关键的设施。废墟管理制定临时场所,把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开,并将不可回收物运到永久性处理厂。应急拆除对严重损害,可能倒塌的建筑进行加固、重建或拆除维修许可恢复计划应该对其他地区参与重建的建筑商进行监督并登记捐赠管理对捐赠品接收、分类、做好运送、分发准备灾害援助最大限度地解决灾民办事缓慢的问题、招募和培训足够多的工作人员。2.长期恢复•(1)时间:持续数月或数年•(2)项目:道路、桥梁、商店、住宅等设施•要求:提高建筑标准、改变土地用途、改善交通设施。长期恢复重建的主要工作危险源控制与区域保护在受害影响地区,改变土地利用与建筑规范,降低社会脆弱性公共卫生/精神健康恢复确保生理、心理健康不受突发事件影响经济发展制定灾区经济复兴计划,促进灾区的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弹性减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增强基础设施的抗灾毁能力历史遗迹保护保护历史性建筑环境修复消除突发事件给环境造成影响灾害纪念纪念遇难者,安抚社会公众,培养社会认同感3.恢复重建具有促进灾区经济发展的功能(1)社会公众及政府决策者通过危机的教训对防灾,减灾问题上更加重视。(2)危机摧毁了不安全的建筑和设施(3)灾区可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4)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及环境对各种风险的弹性。•第四章恢复重建规划•第二十七条•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四川:灾区居民收入比全省高3.4%•魏宏(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在会上(2011-5-10日上午10时,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四川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完工94%,去年底,39个重灾县财政收入增速比全省高1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比全省高3.4和4.4个百分点。•来源:凤凰网二、恢复的维度1.社会影响与恢复注意问题:①严防次生灾害②保障灾后需求膨胀的物资供应③特别关注弱势群体2.环境影响与恢复人工环境自然环境3.经济环境与恢复(1)个人在恢复中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以维持生计。如确保就业安全等。(2)在恢复重建中,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尽快恢复中间或重建生产设施。(3)政府,实行宏观性财政政策4.心理影响与恢复案例:“9·11”事件对志愿者的影响“9·11”事件发生后,大批的自愿者参与了应急救援活动,惨烈的场面对许多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美国学者对其中163名自愿者进行了调查,发现:57%的人开始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30%的人开始或加强体育锻炼,33%的人吃的更多或更少,29%的人开始或强化宗教活动,14%的人开始或加强瑜伽或放松活动,12%的人开始饮酒或更多的饮酒,10%的人开始或更多的吸烟,4%人开始或更多的开始处方药。第四节恢复的过程与管理一、恢复过程1.准备阶段2.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4.验收阶段5.反思阶段汶川重建档案2008年6月1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成就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2008年12月27至29日胡锦涛总书记赴川视察,对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服务宏观经济大局作出重要指示。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重建目标任务。2010年9月底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目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占规划项目的95%。二、恢复的主要措施1.做好灾民安置据统计,“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共造成成都市一百多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全市城镇和农村共有一百零九万人、二十八万户需过渡安置。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花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发展第五节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一、恢复重建的选址1.选址策略:(1)原地原址重建(2)原地异址重建(3)异地重建人们倾向于原地原址重建2.原因(1)政治原因(2)文化原因(3)经济原因(4)心理原因二、住房恢复重建1.美国学者认为,住房的恢复重建要经历四个阶段:(1)应急避难所(2)临时安置所(3)临时居所(4)永久住房2.住房恢复重建的形式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亲情关系依靠救灾制度依靠保险赔付三、经济恢复重建1.恢复关键性的基础设施运行2.对于工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的灾区,政府要及时出台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和扶植政策,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实现产业升级。四、心理干预突发事件与心理问题的关系:(1)突发事件对人的心理存在负面影响,也存在正面影响。(2)突发事件一般不会给人造成重大的心理问题。(3)精神卫生部门应该特别关注的对象:灾前精神病患者、目睹亲人死亡或严重受伤者、单身女性家庭、儿童、参与艰难搜救任务的应急响应者、工作负担沉重的医务人员。五、救灾捐赠管理1.捐赠:救灾属于公益捐赠,是一种慈善事业,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向灾区捐款捐物。(1)捐赠所涉及的人:捐赠者、受赠者、受益人。(2)捐赠的形式:捐赠者直接向受益者捐赠捐赠者通过受赠者向受益者捐赠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第二章组织捐赠与募捐•第九条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举办单位、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及款物用途等。第三章接受捐赠•、联系人、联系电话、银行账号等。•认银行票据,当面清点现金,验收物资。捐赠人所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与捐赠人签订载明捐赠款物种类、质量、数量和兑现时间等内容的捐赠协议。2.我国救灾捐款存在的问题(1)信任缺失(2)缺少透明(3)违背自愿、无偿原则(4)政府与公益组织的关系需要理顺第六节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一、公共危机后的安抚机制1.建立健全受害人的援助机制2.区分危机相关者3.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二、公共危机的转变机制三、公共危机后的重建机制四、公共危机后社会心态恢复机制五、公共危机后的社会调整机制第七节加强公共危机后的反馈调整机制一、建立危机后的调查反馈机制调查主体: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内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管理的过程、危机管理的能力等等。蓝田四学生窒息死亡事故案例:12月13日下午5时40分,家住蓝田县焦岱镇焦岱街村的蓝田县焦岱镇初级中学及焦岱中心小学柳帅等6名学生在焦岱街村一处废弃的水塔内玩火,造成缺氧窒息,4名学生死亡,2名学生目前已脱离危险。蓝田警方核实,蓝田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证实了此事。警方介绍说,13日下午5时50分,县公安局就接到了报警,焦岱镇焦岱街6名14岁左右的孩子在一个废弃的水塔里玩耍时,点燃了水塔内的玉米秸秆,后来有2个孩子跑出来告诉大人,大人随后报警。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赶到现场时,发现4名孩子已经窒息死亡,2个跑出来的孩子经镇医院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据悉,死亡的4个孩子两个14岁,一个13岁,一个15岁。思考:蓝田四学生窒息死亡事故有哪些警示?水塔内壁已经被熏黑出事的废弃水塔位于镇南土坡上一片麦地边。这是一个直径约为5米的水泥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