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土豆、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A.棉花B.玉米C.小麦D.橄榄B[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故选B项。]2.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地区四川云南广西湖北陕西山东河北时间(年)1733173517361740174917521758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从最早种植甘薯的地区看出,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3.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B[南北气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A项错误;C、D两项均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乾隆年间,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故选B项。]4.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2-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C[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等植物原产地是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C项。]5.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柠檬、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A[玉米、马铃薯、番茄原产美洲,故B、C、D三项错误;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把小麦、柠檬、牛、马等从欧亚大陆带入美洲,A项正确。]6.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A[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烟叶、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等作物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见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故选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繁荣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项。]7.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社会史观下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A[材料“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反映了社会史观视角下的物质生活,故选A项;近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角度出发,B项错误;整体史观是从全球视角出发,C项错误;文明史观是从文明角度出发,D项错误。]-3-8.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人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C[题干中反映的是18世纪亚欧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商品交流的广泛,在逐渐改变着亚欧人的生活,故选C项;A项不是“根本上”的体现,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中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9.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C[明清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当时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故选C项;占城稻是在宋代时引入中国的一种改良种稻,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没有形成区域化,B项错误;唐朝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D项错误。]10.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马铃薯原产于美洲,而最早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航海的,故排除②,故选C项。]11.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4-B.新航路促进欧美之间的物种流通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B[根据材料“16世纪……美洲……欧洲饮食……”等关键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美之间的物种流通,因此美洲的调味品出现在欧洲,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排除。]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C[材料“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C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开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亚洲人口的膨胀并不会导致农作物的种类增加和向世界范围内扩散,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解析]由题干材料“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对外贸易出超,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4.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唯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和影响。[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很低贱的食物……单位面积产量惊人……种植几乎没有成本”“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归纳;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答案]原因: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影响:有助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