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游褒禅山记【国学撷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第二十章)[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知义明理】这段话把做学问分成紧密相连的五个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是前提,孤陋寡闻做不成学问;“审问”是态度,学问之道,就是谦虚好问;“慎思”“明辨”是具体做法,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笃行”是目的,要学以致用,使所学知识最终得到落实。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的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熙宁九年被罢相后,他隐居江宁,死后谥号曰“文”,又称王文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本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当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阐明了“志、力、物”的重要性以及“尽吾志”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的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就在写作本文后四年(1058),王安石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070年拜相后,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褒.禅山bāo庐冢.zhǒng平旷.kuàng窈.然yǎo罕.至hǎn安上纯父.fǔ禅褒禅.山chán华华.山Huà禅.让shàn华.丽huá仆仆.道pū观道观.guàn奴仆.pú景观.guān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三、理解多义(1)道有碑仆道(名词,道路)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2)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动词,筑舍定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动词,放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动词,舍弃)资源助读知识整合(3)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命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识其本名)(4)得此余之所得也(名词,收获)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动词,得到)资源助读知识整合(5)然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连词,表转折)然则将军之仇报(代词,这样)沛公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华山洞)既其出(助词,无实义)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个)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自己)其孰能讥之乎(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1)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3)而其见.愈奇(“见”,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5)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6)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动词活用为名词,景象)(8)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例句古义今义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第十一个,数字于是于是..余有叹焉在这件事上表顺承关系的连词非常非常..之观不平凡的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到达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所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连词,表原因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学者学习的人、读书人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结构后置)(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介词结构后置)(3)而卒葬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4)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7)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积累名句(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阐述了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同时提出了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学习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1.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碑上的文字?参考答案写仆碑及碑上的文字,是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充分体现了作者“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观点的依据。2.第2段从内容上看是记游,作者游了前洞与后洞,这两个洞各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详写“后洞”?记游洞经过前洞后洞追记后洞所见,表遗憾心情。参考答案①前洞:平旷记游者甚众②后洞:窈、寒、深记游者少原因:为下文写未能尽兴地游览做铺垫。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根据提示填空。本文把①和②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会,说明了治学要“③”和“④”的道理。参考答案①游览(游山)②治学③尽吾志④深思而慎取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领悟作者“尽吾志”“深思而慎取”思想及其意义1.文章的前两段记叙游山的经过,这与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有联系吗?联系在哪里?参考答案前两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这部分是后面议论的基础。由“其见愈奇”而产生“乐”,由“不得极夫游之乐”而产生“悔”,于是引发后面的感慨议论。2.在第4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引发出来的?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而慎取”。从第1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结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在这篇游记中,作者对“志”“力”“物”三者是怎样论述的?参考答案作者从顺序上肯定了“志”的重要,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作者对“志”的重要性,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提出了“尽吾志”的观点。4.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尽吾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需要,“深思而慎取”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学精神,有了“尽吾志”的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本文从标题看,是一篇游记,但其写法又不同于一般写景状物的游记。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观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说理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记游内容的理性概括和深化。观点2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了作为说理的铺垫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当凝练。观点3前后勾连,处处照应前面的记游处处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我的观点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舍定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居,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庐冢也。墓旁盖的屋舍。浮图:梵(𝑓à𝑛)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筑舍定居。卒葬之:死后葬在那里。庐冢(𝑧ℎǒ𝑛𝑔):墓旁的小屋。庐,屋舍。冢,坟墓。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路旁,它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是从它上面残存的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字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者,盖音谬也。“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华山洞: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句,应作“华阳洞”。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下文“独其为文”的“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指碑上残存的文字。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诗文留念的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洞穴深远幽暗,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问它的深度,就是那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穷:尽,走到尽头。余与四人拥火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妙。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有懈怠想要退出去的同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拥火:拿着火把。拥,拿、持。怠:懈怠。且:将要。遂与之俱出。盖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盖: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盖其又深,则大概洞更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中退出来的时候,我的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洞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了,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加少:更少。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既其出:已经出洞。其,助词,无实在意义。咎(𝑗𝑖ù):责怪。悔其:后悔自己。其,指自己。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对于这件事情,我有所感慨。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而无不在也。非常深入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