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9赤壁赋【国学撷粹】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知义明理】聪明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以山、水形容仁者和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这年年底,在亲友的多方营救下,苏轼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思想更接近现实。元丰五年(1082),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游览赤壁,写下了两篇赋,后人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壬.戌rén冯.虚御风píng幽壑.hè嫠.妇lí愀.然qiǎo山川相缪.liáo酾.酒临江shī横槊.赋诗shuò舳舻..千里zhúlú麋.鹿mí蜉蝣..fúyóu匏樽..páozūn兴水波不兴.xīng扁扁.舟piān兴.致xìng扁.平biǎn横白露横.江hénɡ禁禁.止jìn飞来横.祸hènɡ禁.受jīn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三、理解多义(1)望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动词,希望)(2)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比得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3)然其声呜呜然(象声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表转折)(4)长抱明月而长终(副词,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动词,增长)而伤长者之意(形容词,有德望的)(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6)而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连词,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7)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1)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例句古义今义白露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二十四节气之一茫然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思慕的人,圣君,或理想美貌的女子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合适,恰好,舒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4)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判断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积累名句(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6)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0)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八、文化知识1.望:古人根据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来记月,称为朔、弦、望、晦。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叫上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叫下弦,农历每月十五日叫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2.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往往以恒星为背景,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为标志来说明日、月及五大行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共分二十八个星宿,称为“二十八宿”。本课中的“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就分别是“二十八宿”之一。3.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舳,船尾;舻,船头。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诗人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问答,反映了诗人由表面的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诗人在“乌台诗案”中遭受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1.文章第1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第1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第2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3.“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美人”指诗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从第2和第3段的内容看,客人之悲从何而来?参考答案从歌声中来(仕途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1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2.文章的第2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在文章的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参考答案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和曹操的人生结局;认为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4.第5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睡。这个结尾具有怎样的意味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被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争。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的。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为什么?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观点1是消极的。苏轼的一番论调看起来很超脱,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谓听任自然,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此未免有些消极。观点2是积极的。苏轼遭流放后,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已很不简单。听任自然并非消极对待,在客观形势于己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也不去幻想,而是顺其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这种生活态度是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观点3是复杂的。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悦,都是苏轼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苏轼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我的观点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苏轼自称。泛舟:坐船游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澜不起。我举起酒杯,劝客人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饮酒,朗诵着明月之诗。兴:起。属(𝑧ℎǔ):这里指劝人饮酒。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们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少焉:一会儿。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气。横:笼罩。纵:任。一苇:指小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多么辽阔呀,仿佛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冯(𝑝í𝑛𝑔)虚:凌空。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脱离人世。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这时,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歌词说:“桂木做的棹,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