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察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1、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等等。例如,在一节“做客”的综合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互动,我为他们准备了做客故事里的毛绒动物的手偶,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仿真玩具、娃娃家的餐具等等),通过这样的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开展地很顺利。2、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幼儿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表达能力较弱,对其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较差。所以,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蒙台梭利说过,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并支持他们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达到与幼儿间的沟通。在一次的区域活动中,我注意到龙龙在建构角里将积木垒高时遇到了困难,龙龙将头转向我,眼神中在向我寻求帮助。我走过去,蹲在他的身边,轻声对他说:“龙龙不要着急,搭积木时要专心,慢慢搭”龙龙得到鼓励后再次尝试垒高,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纲要》提出,要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出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要求视“教”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而非教师仅凭主观意志,单方面主宰的活动。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被动的接受灌输的容器。因此,当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认识水平、个性特征等,应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计划、活动内容以及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产生的课程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三、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持续不断的探索,更好地引导幼儿。例如在“小熊的帽子”的语言活动中,当老师提出“小熊的帽子不见了该怎么办?”时,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怎么想办法,于是老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的东西丢了该怎么办,很多小朋友很快就想出了各种办法。可见,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作为一个正确的引导者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幼儿活动的三种角色都离不开观察,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在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观察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多的功能:1、有利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每个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不同的学习方式。针对儿童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采取有效的措施。2、有利于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和经验的获得。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例如,乐乐每天上幼儿园都很开心,但这天早上乐乐入园时一点也不高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精神,老师通过观察知道了他的变化,于是找机会和他聊天,后来知道了他因为他睡醒时妈妈已经上班了,没有像以前那样和他说再见,所以他生气了。老师引导他下次早点起床,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妈妈说再见了。乐乐知道方法后心情也好了起来。3、有利于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4、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观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处理很多实际困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