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口水库龙河口水库,又名万佛湖,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养鱼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区重要水源地之一。位于杭埠河上游舒城县万佛湖镇。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1年4月停工,1966年复工,1970年基本建成。2001年-2007年完成除险加固。下游24千米处有206国道,47千米处有合九铁路和合安高速公路,56千米处有合铜高速公路。1.1水库范围水库坝址坐落在安徽省舒城县九井南4千米处的杭埠河上游龙河口地方,因坝址以上有龙河(又名乌沙河)与晓天河汇流于龙河口而得名,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120平方千米,东经116°45′,北纬31°18′。为湖泊型水库,回水长度较小,回水皆在舒城县境内。1.2自然环境水库库区处于淮阳地质北缘,地层大都属太古片麻岩,变质很深,岩性与构造复杂。流域上游山区土壤多为麻骨土、砂土,水库四周土壤多为砂壤土、粘土。境内主要产水稻、小麦等作物。水库流域长度48.9千米,流域坡度5.83分米每平方千米。上游有晓天河、龙河、滑石河、滑水河、五桥河、胡家河等10余条河溪直接汇入水库。其中,晓天河河长64.8千米,流域面积632平方千米,河道坡度6.2‰;龙河河长41.7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河道坡度5.34‰;滑石河河长29.0千米,流域面积139平方千米,河道坡度6.40‰。水库控制流域内土地以山场为主,山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6.8%,特用地次之占10.9%,农耕地和水面分别为6.2%、6.1%。植被率为49.5%,塘坝率2.12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水库控制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摄氏度、最低气温-10.3摄氏度,多年平均无霜期223天。水库控制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449毫米(1954年~2001年),汛期6~9月降水量745毫米,占年总量51%。最大年降水量2189毫米(1954年),最大月降水量824毫米(1969年7月),最大日雨量218.2毫米(1991年7月10日)。多年平均蒸发量903毫米(1960-2001年)。1.3水库来水来沙特征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流量29.1立方米每秒(1954年~2001年),年径流总量9.13亿立方米(1954年-2001年)。最大年径流量18.13亿立方米(1954年);最大月径流量8.9亿立方米(1969年7月)。建库前实测最大河道流量5610立方米每秒(1956年8月3日),建库后推算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0320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14日)。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为9.134亿立方米,最大年来水量为17.183亿立方米(1991年),最小年来水量为3.873亿立方米(1978年),最大年实测出库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最小年出库流量为0,最大月平均入库流量343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最小月平均入库流量为0(1988年12月)。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为:1-3月为1.526亿立方米,4-6月为3.173亿立方米,7-9月为3.377亿立方米,10-12月为1.057亿立方米。1956年、1978年、1984年曾进行过三次库区淤积测量,水库自建成至1984年淤积总量3490万立方米。水库泥沙主要来自晓天河、龙河、滑石河,其中晓天河输入泥沙量为1670万立方米,占淤积总量的48%。1.4开发目标和主要效益杭埠河历史上属灾害性天然河流。公元1648至1948年300年间,发生水旱灾害130次,几乎两年就发生1次灾害。建库前,上游连续降雨100毫米左右就要破圩成灾。1954年6月24日,日降水量118毫米,龙河口处流量2120立方米每秒,下游破圩成灾达7万亩(0.47万公顷)。自水库建成至1988年止,进库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计有143次。1969年7月14日,日降水量达216.5毫米,入库洪峰达10320立方米每秒,最高洪水位69.94米(7月17日),经水库调蓄仅下泄最大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79.2%。1975年8月的洪水,最大进库流量3380立方米每秒,下泄流量仅32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90%。1980年7月,最大进库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全部拦蓄无水下泄。1991年7月,水库流域连续降雨12天,最大日雨量达218.2毫米(7月10日流域面雨量),入库洪峰为6310立方米每秒,经水库调蓄,最高洪水位69.76米(7月11日),最大下泄流量为2010立方米每秒。由于水库拦洪削峰,为杭埠河错峰赢得了时间,大大减轻了下游洪涝损失,水库的防洪效益显著。龙河口水库是杭埠河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杭埠河灌区以杭埠河为界,分左右两片,分别有杭淠干渠、舒庐干渠通过梅岭进水闸、牛角冲进水闸自水库引水。龙河口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55万亩(10.33万公顷),灌溉保证率80%。其中杭淠干渠55万亩(3.67万公顷),舒庐干渠100万亩(6.67万公顷)。杭淠干渠设计灌溉流量为45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担舒城、六安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舒庐干渠设计灌溉流量为55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担舒城、庐江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自建库至2005年,46年共补给灌溉用水248.756亿立方米,累计实际灌溉4424.1万亩(294.94万公顷)。为下游的抗旱保丰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库库面宽阔,且库汊较多,水质好,适宜发展渔业生产,可养鱼水面6万亩(0.4万公顷)。1960年成立了水库渔场,从事繁殖、饲养、捕捞一条龙生产。1980年后增设养殖场、水上捕捞队和网箱养殖队,向科学化养殖方向发展。水库已养鱼水面4.5万亩(0.3万公顷),占可养水面的75%。1980年前年均捕捞量达500吨以上,1980年后年均捕捞量约1000吨。龙河口水库东西长25千米,南北约5千米,库周边村庄较多,建库后即建立了运输客货船队,开辟水上航道6条,其中从水库北岸至水库南岸主要有高峰、五桥、三江三条主要航线。每天运载200多人,几十吨沙石和其他货物。水上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沿岸人民的交流往来,繁荣了经济。舒庐、杭淠两干渠进水后水位落差在1~16米之间,水库实际年均灌溉放水约5.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500万千瓦。干支渠上已建水电站和水轮泵站30座,装机34台5313千瓦。1987年冬,梅岭水电站动工兴建,1989年4月28日建成,装机2台,每台容量16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75万千瓦时。2004年8月,兴建牛角冲水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32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37万千瓦时,2005年并网发电。为了利用水库优质水源,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率,2004年11月兴建了日供水量为1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厂址位于龙河口水库坝中山,2005年5月投入使用。龙河口水库环湖皆山,一碧万顷。1997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称号,2000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和首批十八家“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已跻身“安徽省十大旅游景区”第三位,被誉为“合肥市的后花园”。水库中心地带现有大中型宾馆10多个,商铺60多个,游船100多艘。有徽州建筑文化精品“徽萃山林”、民族共融的“风情岛”、精致园林的“燕子岛”、深蕴禅机的“万佛岛”、古韵悠长的“梅仙岛”等10多个观光景点。有依柏穿松满目翠、凭栏推窗一湖清的四星级酒店“金水湾度假村”。还有名茶“舒城小兰花”“白霜雾毫”,万佛湖花白鲢、板栗、油茶、食用菌等土特产资源。1.5水库特征水库设计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2级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永久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东、西大坝的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0年一遇;副坝、斗笠冲溢洪道、进水闸的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非常溢洪道启用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主要建筑物按7度地震设防。龙河口水库属年调节性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68.3m,总库容9.03亿立方米。水库设计洪水位72.64米,校核洪水位75.04米。死水位53.0米,死库容0.502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达汛限水位65.5米时,蓄水3.91亿立方米,水库水面面积达41.57平方千米。水库防洪库容3.866亿立方米,调洪库容3.869亿立方米。防洪保护面积500平方千米,相应耕地面积53万亩(3.53万公顷)。保护100多万人口和合九铁路、206国道、合铜高级公路的安全。水质良好,为Ⅱ类水质1.6主要建筑物龙河口水库枢纽工程由东大坝、西大坝、斗笠冲溢洪道、梅岭进水闸、牛角冲进水闸、凤凰冲和门坎石非常溢洪道及寺冲等八座副坝组成。各枢纽建筑物分布于水库东北岸长约14千米的范围内。东、西大坝为水库主坝,坝型是粘土心墙砂壳坝,按二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7度,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东、西大坝之间相隔一座小山,名曰坝中山。东大坝坝长320米,坝顶高程75.8米,最大坝高33.8米;西大坝坝顶长280米,坝顶高程75.8米,最大坝高32.4米。梅岭进水闸位于西大坝左侧,是杭淠干渠渠首闸,按三级建筑物设计,深孔拱涵结构,设4个引水底涵,设计流量为94立方米每秒,1987年两边孔改为发电孔。牛角冲进水闸位于水库非常溢洪道右侧,是舒庐干渠渠首闸,按三级建筑物设计,采用土石混合坝下设钢筋混凝土放水涵洞的结构型式,进口段为2孔,出口段为单孔,设计流量70立方米/秒。2004年在出口段增加三岔管段,将单孔分为三孔,左边两孔为发电孔,右边一孔为灌溉孔。斗笠冲溢洪道位于东大坝右侧约1千米处,按二级建筑物设计,采用闸门控制溢流堰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大泄洪能力为4468立方米每秒。距溢洪闸下游330米处,建有二道坝,坝顶高程59米,过水宽度45米。非常溢洪道有凤凰冲、门坎石两处,位于斗笠冲溢洪道与牛角冲进水闸之间。凤凰冲开挖宽度为100米,门坎石开挖宽度为50米,皆为自溃式粘土斜墙砂坝,坝顶高程73.5米,两处合计最大泄量4118立方米每秒。副坝共8座,均为均质土坝,从西向东分布为大塘埂、磨枪冲、落花冲、寺冲、关口、牛角冲(原名牛角姥)、马蹄岗、杜小房,坝顶高程均在75.5米。1.7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龙河口水库的移民高程为72米,土地征用线定为69米高程,淹没梅河镇、乌沙、五板桥、毛竹园四个集镇,淹没土地8.25万亩(16667公顷),水库兴建始,移民安置工作相继进行,持续达20多年。安置地在库区周围以及舒城县和庐江县等,使库区周围形成了龙河、阙店、汤池、河棚、高峰、五桥、山七、五显等8个新的集镇。龙河口水库移民安置分二期进行。1958至1960为第一批,1967至1972年为第二批。第一批处理62米高程以下地区,由舒城县人民委员会实施,多为临时性安置,被淹没的土地及移民的生产恢复,补偿和补助较少,给移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困难。第一批移民迁安共支出经费172.42万元。为解决第一期移民安置遗留下来的问题,从1963至1965年,安徽省水利厅从中央下达的移民专款中,共拨给龙河口库区移民安置费220万元,重点解决移民的住房问题,以及用特困户购买耕牛、家具等。第二期移民搬迁是随蓄水高程的变化而逐步进行的。移民迁安去向以分散插队的方式,分别在水库受益区及水库周边地区安置。由于对安置区的接受能力缺乏细致的认证,又受当时“左”的影响,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安置在周边库区的9000多人又利用66至69米之间的已确定淹没而尚未蓄水的地带进行耕种,影响了水库按设计规模蓄水。1985年5月,水库蓄水位达到68.3米时,水库周边的移民即要求降低水库蓄水高程。为此,安徽省人民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从政策、资金、技术、粮食、交通等方面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库区移民安置的遗留问题。自1981至1989年,省计委、省财政厅、民政厅、水利厅共投资经费934.6万元,中央通过省库区基金会低息贷款355万元,重点扶持44个贫困村。通过资助、扶植,库区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