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考点20第1步狂刷小题·夯基础题组一基础与经典题1.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总动量为________kg·m/s。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26BCDE1.25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解析(1)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由纸带上的点迹规律可知BC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A和B碰后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E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2)由题图乙可知,BC=31.50cm=0.3150m,DE=20.85cm=0.2085m;碰前A的速度:v1=BCt1=0.31505×0.02m/s=3.15m/s,碰后A、B的共同速度:v2=DEt2=0.20855×0.02m/s=2.085m/s;碰前总动量:p1=m1v1=0.40×3.15kg·m/s=1.26kg·m/s,碰后的总动量:p2=(m1+m2)v2=0.60×2.085kg·m/s≈1.25kg·m/s,由此可说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解析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滑块A和B相碰的端面上装上弹性碰撞架,它们的上端装有等宽的挡光片。(1)实验前需要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在轨道上只放滑块A,轻推一下滑块A,其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时间分别为t1、t2,若t1________(填“”“=”或“”)t2,则说明气垫导轨水平。=(2)滑块A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滑块B静置于两光电门间的某一适当位置。给A一个向右的初速度,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A与B碰撞后A再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2,滑块B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3。为完成该实验,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挡光片的宽度dB.滑块A的总质量m1C.滑块B的总质量m2D.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间距L(3)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答案BCm11Δt1=m21Δt3-m11Δt2解析(1)当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A在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滑块A经过两光电门时用时相等,即t1=t2。(2)本实验需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所以在实验中必须要测量滑块A、B的总质量和碰撞前后的速度,速度可以根据挡光片的宽度和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求解,挡光片的宽度可以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消去,所以不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故选B、C。(3)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碰前A的速度大小为v0=dΔt1,碰后A的速度大小为v1=dΔt2,B的速度大小为v2=dΔt3,设A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应验证的表达式为:m1v0=m2v2-m1v1,代入数据并化简可得:m11Δt1=m21Δt3-m11Δt2。解析3.如图甲,某实验小组采用常规方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完成后,该小组又把水平木板改为竖直木板再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图中小球半径均相同、质量均已知,且mAmB,B、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1)若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M、OP、ON的距离(2)若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需要测量B′O、BN、BP和BM的距离B.需要测量B′N、B′P和B′M的距离C.若mAB′P=mAB′M+mBB′N,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D.若mAB′N=mAB′M+mBB′P,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BC解析(1)如果采用图甲所示装置,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可以用水平位移大小代替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进行验证,即实验还需要测量OM、OP、ON的距离。(2)如果采用图乙所示装置,利用平抛的水平位移相等,根据下落的高度可确定飞行时间,从而根据高度可以表示出对应的水平速度,确定动量是否守恒,故不需要测量B′O、BN、BP和BM的距离,需要测量B′N、B′P和B′M的距离,故A错误,B正确;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越大,打在竖直木板上的位置越高,不放小球B时A的落点为P,两球相碰后,A、B落点分别为M和N,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mAv1+mBv2,由x=v0t、y=12gt2得v0=xg2y∝1y,故有:mAB′P=mAB′M+mBB′N,故C正确,D错误。解析4.利用气垫导轨通过闪光照相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实验要求研究两滑块碰撞时动能损失很小和很大等各种情况,若要求碰撞时机械能损失最大,应选图________(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时机械能损失最小,则应选图________(填“甲”或“乙”)。(甲图两滑块分别装有弹性圈,乙图两滑块分别装有撞针和橡皮泥)乙甲(2)某次实验时碰撞前B滑块静止,A滑块匀速向B滑块运动并发生碰撞,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连续4次拍摄得到的闪光照片如图丙所示。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在这4次闪光的过程中,A、B两滑块均在0~80cm的范围内,且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cm处。若A、B两滑块的碰撞时间及闪光持续的时间极短,均可忽略不计,则可知碰撞发生在第1次闪光后的________时刻,A、B两滑块的质量比mA∶mB=________。2.5T2∶3解析(1)乙图中由于装有撞针和橡皮泥,则两滑块相碰后成为一体,机械能的损失最大;而甲图中滑块装有弹性圈,二者碰后即分离,机械能的损失最小。(2)由图丙可知,前两段闪光时间间隔内A的位移相同,A、B不可能相碰;而由题意可知,B开始时静止,而碰后B一定向右运动,故B开始时静止在60cm处,由此可知,在第1次闪光后的2.5T时A、B发生碰撞;设碰前A的速度大小为v,则碰后A的速度大小为v2,碰后B的速度大小为v,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Av=-mA·v2+mBv,解得mAmB=23。解析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1)为了使两球的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A球的直径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球的直径;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的质量关系应为:mA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B。(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测量的是_______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A球、B球落点平均位置分别到O点的距离C.A球和B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D.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3)已知两小球的质量为mA和mB,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证实A、B两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请你用图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大于ABmAOF=mAOE+mBOJ解析(1)为了使两球的碰撞为一维碰撞,即对心正碰,则A球的直径须等于B球的直径。若在小球碰撞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以A球在水平槽QR上的入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Av0=mAv1+mBv2,若在碰撞过程中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有:12mAv20=12mAv21+12mBv22,联立解得:v1=mA-mBmA+mBv0,要使A球不反弹,即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应有mA-mB0,即mAmB。解析(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0=mAv1+mBv2,因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可以用水平位移大小代替速度大小,所以需要测量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A球与B球碰撞后,A球与B球落点平均位置分别到O点的距离。故A、B正确。(3)A球与B球碰后,A球的速度减小,可知A球从斜槽上滑下没有与B球碰撞时的落点是F点,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E点,B球的落点是G点。用水平位移大小代替速度大小,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AOF=mAOE+mBOJ。解析6.如图1,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的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C(2)图1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小球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ADE(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p1p1′+p2′为___________。m1·OP=m1·OM+m2·ONm1·OP2=m1·OM2+m2·ON2142.91.01(或1)(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76.80解析(1)小球碰撞前后做平抛运动,且从同一高度抛出,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因而可以用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代表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故选C。(2)本实验必须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和测量平抛射程OM、ON,故选A、D、E。(3)由于m1v1=m1v1′+m2v2′,且v1′=OMt、v2′=ONt、v1=OPt,所以m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