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4分,共48分)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政治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根据此回答1~2题1.上述材料表明,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A.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B.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能享有更民主权利的社会C.不再存在贫富差别的社会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绿色食品无污染、品质高,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高,因此售价也高出普通商品,一些不法商人就利用消费者的模糊认识,耍起鱼目混珠的伎俩。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C.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不可避免的D.应坚持发展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并重的原则3.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主要表明()A.道德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的促进作用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只要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D.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中有了经济,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而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根据此回答4~54.文化中有了经济,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这说明()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5.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C.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D.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先进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B.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C.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7.在下列产业中属于文化产业的是()①红色旅游业②绿色农业③图书出版业④影视音像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9.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10.为解决朝鲜核危机,我国积极斡旋,推动了多轮六方会谈的进行,我国一向从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这体现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11.《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2.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学习时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同时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③西柏坡精神仍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火炬④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D.凡是书籍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第Ⅱ卷(非选择题)13.材料: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1)你认为,许衡心中的“主”是指什么?(4分)(2)请分析“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给我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启示。(10分)14.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1年9月,我国迎来了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分)(2)请你谈谈我国确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理由。(12分)(3)请你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建议(12分)15,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面对落后文化应该怎么做?(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