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姓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是指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5.周公东征以后,“封邦建国,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A.稳定东方B.扩展周的统治范围C.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6.《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10.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12、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1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1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15.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2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B.贵族普遍地转化为庶人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时有发生16.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17.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18.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9.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1.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2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23.《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2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夏朝B.秦朝C.唐朝D.元朝26.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C.公元三世纪前期D.公元三世纪后期327.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使其实力强大B.地理位置优越C.秦王嬴政领导有方D.东方六国迅速衰落28.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29.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便于发布命令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C.便于控制兵权D.否定周王的权威3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3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32.史学家司马迁描述秦代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A.皇权至高无上B.秦律严苛细密C.三公九卿互相牵制D.丞相大权独揽33.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宫,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宫中随行侍者私下告诉了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于是“诏捕……在旁者,皆杀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表明秦始皇①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严②实行三公九卿制③专制、残暴④此时正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4.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5.一位秦朝官员在赴任途中,马匹踩死了一位小孩后扬长而去。小孩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官制应该A.找御史大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36.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37.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8.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39.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40.《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由此可知秦A.废除贵族特权B.加强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D.设置三公九卿41.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42.《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43.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4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C.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4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4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其中的两个“制”分别指A.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B.分封制与皇帝制度C.分封制与郡县制D.宗法制与三公九卿制4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器任南海郡郡尉,统辖鄱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鄱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候一样拥的封地48.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49.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