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音乐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是在一种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博埃蒂乌斯:古罗马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他改进了记谱法和乐器调音的方法。格里高利圣咏:服从宗教礼拜活动,音乐肃穆、节制。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拉丁文歌词全部出自《圣经》。形式:只用男声,齐唱、轮唱。音节歌调:一个词音节对一个曲音符。旋律歌调:一个词音节对若干个音记谱法:胡克巴尔德16个字母记谱→纽姆谱圭多: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四线谱六声音阶首调唱名法奥尔加农(p30):1、平行奥尔加农2、自由的奥尔加农3、华丽的奥尔加农4、有量奥尔加农5、1.法国南部游吟诗人北部游吟诗人爱情、抒情的分节歌《五月的一天》p382.德国恋歌诗人贵族骑士瓦尔特《我的生命此刻充满喜悦》p403.民歌手4.流浪艺人14世纪新艺术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马肖意大利管风琴演奏家兰迪尼新艺术指的是(新艺术的特征):1、通过导音的引进,使古代的调式发生了改变,一切调式逐步融合成现在的大小调2、对位理论日臻完善,尤其表现为禁止平行五八度的连续使用3、和声风格的形成,逐渐摆脱了对位的风格4、时值节拍的结构日趋规律化,力求节奏的简明与匀称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时间:15世纪上半叶人物:杜费、邓斯泰布尔、班舒瓦地点:法国东部和北部比利时和荷兰代表作:《脸色苍白》总体特征:抛弃复杂对位音乐,弥撒曲各乐章建立在相同旋律基础上,形成结构上的统一,世俗性增强。法国-弗莱芒乐派时间:15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物:奥克冈、奥布瑞赫、约斯坎、拉索地点: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南部代表作:《感谢上主》、《圣母颂》、《回声》罗马乐派时间:16世纪人物:帕勒斯特里那地点:罗马圣彼得教堂和教廷礼拜堂为中心代表作:《马尔切利教皇弥撒曲》威尼斯乐派时间:16世纪人物:维拉尔特、安德烈雅加布里埃利、乔凡尼加布里埃利地点:圣马可大教堂为中心代表作:《圣乐交响曲》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以德语代替拉丁语恢复全体公众同唱赞美诗制度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一场推动音乐历史发展的音乐革命。世俗音乐的分类1、歌谣曲(尚松)2、弗罗托拉3、维兰奈拉4、意大利牧歌5、英国牧歌6、德国世俗歌曲乐器与器乐1、弦乐器:维奥尔琴2、管乐器:短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长号3、键盘乐器: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畸形的珍珠荒谬的思想贬义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洛可可:贝壳形,法国路易十五时期艺术风格纤细、轻巧、精致、秀丽受中国清朝工艺美术影响喜用C.S或漩涡形清谈柔和的色彩法国宫廷音乐爱用华丽的装饰音意大利歌剧:最早的歌剧:《达芙妮》科尔西、伽利略的父亲、卡契尼、作曲:雅各布·佩里1600年《尤丽狄茜》李努基尼佩里早期歌剧音乐风格佛罗伦萨“卡米拉塔”作曲家创作:1、歌词是音乐的主人2、提倡单声部3、通奏低音的宣叙调威尼斯歌剧: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宣叙调: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叫“宣叙调”。咏叹调: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返始咏叹调:采用A-B-A形式的咏叹调法国歌剧:吕利《塞克西斯》拉摩《和声学教程》建立起和声学的理论基础清唱剧:最初一种宗教题材的音乐剧,也有人称为“神剧”。受难曲:是清唱剧的一种,它多是根据《圣经····`新约》中的“四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清唱剧。康塔塔:和清唱剧、歌剧一样,都是起源于意大利的声乐体裁。康塔塔和清唱剧同事平行发展的两种体裁,康塔塔与清唱剧接近。规模比清唱剧要小,多是些抒情场面的描写,不同的人歌唱,也不表现固定的人物,情节也较简单,常常以序曲开始,以合唱结束。它的时间不长,偏重于抒情。巴洛克时期的乐器: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维奥尔族弓弦乐器、琉特琴族弹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奏鸣曲: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16世纪泛指一切乐曲,17世纪分为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两类。17世纪中开始分为教堂奏鸣曲与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有四个乐章,速度为慢-快-慢-快。协奏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最早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16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17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洛克时期协奏曲分为教堂协奏曲和室内协奏曲。赋格曲:赋格曲是一种单一主题的复调音乐形式。在一个声部奏出主题,其他各声部先后作为模仿出现。组曲: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巴洛克时期的组曲由一组同一调性的舞曲构成,在节奏、速度上形成对比,它们是各国舞曲的精华。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古奏鸣曲之父,近代钢琴音乐之父,双手交叉奏法技巧发明者科莱里:近代小提琴技术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小提琴乐派的领导人物之一。维瓦尔第:《四季》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赋予了慢乐章咏叹调的特征。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勃兰登堡协奏曲》受到早期启蒙思想影响,他的宗教作品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人文思想的心态。抒情、写景紧密结合。他的旋律常与对位结合,将丰富的和声、调性的转换,融入赋格曲这类复杂的高级复调中。亨德尔:代表作《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弥赛亚》亨德尔的音乐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悠长、庄严的特点;和声属自然音阶性质,较少转调;合唱音乐更有着宏伟的气魄,具有主调音乐的风格;他的复调音乐对深化戏剧发展、刻画感情深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典时期的音乐意大利喜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源于意大利正歌剧中的幕间剧。幕间剧是穿插在歌剧中的短小的戏剧片段。后来独立出来演出,即是意大利喜歌剧的雏形。法国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前身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集市剧,它是一种兼有歌舞、说话及器乐伴奏的戏剧,经常采用听众熟悉的民间或流行曲调填新词而成。格鲁克歌剧改革:1.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2.不应为了炫技而妨碍剧情发展,应去除打断情节的、以及多余的装饰部分。3.舞蹈的表演必须要与剧情、人物和情感相符合一致,要与剧情发展有密切联系,不再为炫耀场景而随意添加。4.减弱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对比。5.恢复歌剧中合唱的不可替代作用。6.记写各个声部,代替“数字低音”写法。7.歌剧的序曲应该来暗示剧情,使听众预先有所准备。古典时期的器乐奏鸣曲:与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有极大的不同。一种体裁概念,16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到17世纪后半期专指多乐章形式的套曲,如教堂奏鸣曲、室内奏鸣曲、三重奏鸣曲等。奏鸣曲式:一种曲式概念,是奏鸣曲体裁内部采用的结构曲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一般采用奏鸣曲式,其它各乐章也常使用奏鸣曲式或其它曲式。协奏曲:17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交响乐: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具有抒情风格,用节略的奏鸣曲式、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调性往往在下属调或平行大小调;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复三部曲式,在主调上运用能够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1、弦乐组2、木管乐曲组3、铜管乐器组4、打击乐器组5、色彩乐器组曼海姆乐派:时间:18世纪中叶地区:曼海姆地区(现属捷克)代表人物:约翰·施塔米茨贡献:奠定了古典交响乐四个乐章的基本结构布局;奏鸣曲式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形式。音乐特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线条十分突出;通奏低音已被替代为明确地谱写乐队各个声部;乐队的编制已趋向完整,突出乐队力度渐强、渐弱的丰富变化,使用出其不意的特强,在高潮后会突然全体休止,常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打破了巴洛克作品“阶梯式力度”的传统,使之具有激动人心的效果,增强了乐队表达情感幅度的能力。柏林乐派地区:在北方德国,以柏林为中心代表人物:C.P.E巴赫贡献:开创了近代钢琴奏鸣曲之先河,通常是快-慢-快三个乐章的结构,增加了奏鸣曲这种体裁的戏剧性因素,奏鸣曲式主题之间的对比度加强,各乐章之间运用了远关系转调的并置手法。C.P.E巴赫的交响曲仍然使用意大利序曲方式来组成快慢-快三个乐章。海顿:代表作《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创作特点:轻松、流畅、明快、幽默的风格。他那有棱角的主题,刚劲的节奏,富有表现力的和声,结构中的逻辑性,不断变化的情绪,形成了海顿非常独特的风格。海顿的音乐充满着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自如地引入高级的交响乐形式中。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得别出心裁,力度常有出人意料的对比。对西方音乐史的贡献:海顿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他成为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莫扎特:代表作《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创作特点:他的音乐纯净,音响美妙、深刻而优雅。充分发挥乐器的性能和技巧,有美妙如歌的旋律,乐器间有明显的色彩对比与转换,音乐精妙而丰富。对西方音乐史的贡献: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他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但他在思想、艺术上比年长的海顿更为成熟。贝多芬:代表作《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创作特点: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展开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下谐和、不稳定范围得到极度扩张;运用力度上的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乐队编制和表现力也明显超过海顿、莫扎特时期。对西方音乐史的贡献:贝多芬音乐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主调和声风格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达到完全的成熟和巩固。他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以及音乐的自由、冲动与戏剧性等,都启发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