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厦门理工学院赵少聪Email:358945018@qq.com体育史2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3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前200年中国儒学体系孔子前551-前479年古希腊理想主义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印度的佛教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6年4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第一节5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一)气一元论生命观1、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2、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基础和本质3、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制约6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二)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在气一元论的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整体健康观。健康被认为是阴阳二气字体内不断运行和相对平衡。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体自身的元气、精、气、神之间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社会、自身的和谐统一。中国人的健康观是内外、形神统一。7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三)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1、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2、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8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四)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1、中和为用2、形神统一3、动静适度9东汉时期,产生了中国最大的本土宗教道教。在长生不死理想的推动下,东汉以来,道教成为研究和推动养生学发展的主要文化集团。很多道教徒对导引、行气等养生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养生学专家和重要的养生学著作。魏晋时期,在道教和神仙思想影响下,很多上层知识分子对各种养生术也深感兴趣。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很多基本思想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有重人贵生思想、形神兼养思想、众术合一思想等。(一)养生术的发端和完善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10(一)养生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行气是中国古代以呼吸运动和精神锻炼为特色的一大类身心锻炼方法的总称。它与导引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养生学的两大体系。行气与导引的区别是,它更强调在形体的相对静态中进行呼吸运动和精神修炼,以协调和提高人体身心水平,促进人的健康长寿。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1.行气11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据考证,这件玉佩是公元前404年至308年间的文物,上面的铭文是: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刻有行气铭的战国玉饰(一)养生术的发端与完善12(一)养生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服食可源自于古代的食养。《山海经》里面记载了某些事物或药品用后,“善走”、“多力”、“美人色”的作用,《周礼》有许多饮食搭配的要求。战国末期,神仙术把这类称作“服食”,并视为修炼成仙的重要手段。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服食“服食”分为服药、服丹、服气。食气主要食采集日月之精华、松涛泉流之气,以更替体内的浊气为特征的吐故纳新。13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导引和行气两大体育养生流派开始形成。(一)养身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3.导引14《导引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少马王堆西汉墓,是一幅彩色的帛画,上绘形态各异的导引术势44个,每图旁均有文字说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幅西汉帛画《引导图》(复原)15三国时期,名医华佗(?-208)在导引术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导引术加以简约化和套势化,使其结构完整,编排合理,简约精要,易学易练。有利于传播和习练。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一)养身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4.五禽戏16(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氏族末期出现了战争。古代传说中皇帝和炎帝的战争,皇帝和蚩尤的战争,以及后来的大禹和九黎三苗的战争,都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有力促进了兵器制作和技击术的发展。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1.原始军事活动对体育的影响战争对徒手的擒、拿、摔、打等战斗技能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7(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夏商周时期战车已经是主要的作战工具。车上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为最常见的工具。先秦训练车兵常常采用田猎亦成为“蒐狩”。商代田猎频繁,西周时田猎形成制度,天子六军,诸侯国三军、二军或一军,每年进行田猎。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战车出现对体育的影响战车作战时,体能得到重视,在夏商直西周时军人的体能得到重视。18(二)古代战争的演变对身体练习和技击术的影响战国至秦汉时代,步兵成为了军队主要的兵种,步兵的兴起就使战车退居了主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仅靠装甲兵车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士兵的训练内容主要有:负重跑、角力、跳跃、游水、投掷等,由田猎式的综合训练专项专门性的训练。短兵相接所需的技术格斗也有了较大发展。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3.步兵、骑兵兴起对军队训练的变化士兵的体能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战斗力,多以奔跑来训练军队的战队力(负重跑)。19(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蹴鞠又称为踏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两汉时候蹴鞠有了较快的发展。西汉三国的时期的蹴鞠分为表演性蹴鞠与竞赛性蹴鞠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在音乐声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能的表演。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多见单人或双人边击鼓边踢鞠的画面。1.蹴鞠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0(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围棋:相传有尧舜发明了围棋。春秋中期围棋活动已经较为普遍。琴、棋、射、御是当时常见的休闲方式。围棋在战国时代发展很快,可能已经出现专门教棋的老师。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2.围棋、象棋、投壶投壶:是由礼射演变而来的一种投掷竞赛游戏。是贵族士大夫宴请时进行的一种活动。象棋:创于先秦时代,象棋棋局里的“将、车、马、士、卒”这几个子代表的,正式先秦时代军队的遗制。象棋正式模范当时兵制的一种游戏。21围棋围棋在先秦时称为“弈棋”,简称“弈”,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新疆出土中唐张氏墓对弈图两汉时期,围棋的发展日趋成熟。其棋子为木制,棋盘多为石制,“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黑白子各百五十枚”河北望都县汉墓出土的石制棋盘即为纵横17线,为文献记载提供了佐证。其时还出现了《博弈论》、《围棋铭》、《弈旨》、《围棋赋》等关于围棋的专著。22魏晋南北朝围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当时围棋的士大夫文人无不精于围棋,如三国时期的名人马融、孔融、曹操、孙策、诸葛亮、陆逊等人均酷爱围棋。当时不仅经常举行大规模的围棋比赛;而且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九品”,即9个等级。这一时期围棋规则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南北朝时已经出现19线的棋局,变289路为361路。当时还出现了很多棋谱和围棋理论专著。围棋的战术原则和理论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定型。23投壶其法是以壶象征箭靶,将短矢投入壶中为中。汉代画像石上的投壶投壶器具(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24(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类表演性娱乐活动的总称,其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体育表演内容。根据现有史料,百戏源起于先秦时期的“讲武之礼”和公卿贵族节日筵庆的表演。秦和西汉时称为“角抵戏”,东汉称为“百戏”。古代百戏的项目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体育表演活动有跳丸、跳剑、跳丸剑、叠案、马戏、寻幢、履索、冲狭、燕濯。盘鼓舞、蹴鞠舞等等。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3.杂技百戏敦煌榆林窟25窟胡旋舞壁画25古代百戏的项目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体育表演活动有弄丸(手执数枚石丸或铁丸上下抛掷)、飞剑(手执数剑上下抛掷)、跳丸剑(手执数枚球丸与短剑上下抛掷)、叠案(在若干张上下相迭的木桌上做手倒立等各种动作)、马术(在奔马背上做手倒立等各种动作)、寻幢(用头、肩等部顶长竿)、履索(在高空悬系的绳索上做各种动作)、冲狭(跳跃穿越刀圈火圈等)、燕濯(在障碍物上作各种鱼跃滚翻动作)。盘鼓舞(在盘或鼓上跳舞)、蹴鞠舞(边踢球边起舞)等等。262728294.角抵角抵又称角力、相扑,是古代的摔跤术。原本是人类原始社会最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商周时期,角力是军队正式的力量性和对抗性训练项目。秦汉时期,角力退出军队的训练内容,成为一种融竞技、健体、娱乐和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名称也变更为角抵。东汉以后角抵与杂技合成为百戏。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进一步发展成为竞技性的相扑。(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二、注重内修外养的体育方法30铜牌角抵透雕图(摹本)角抵(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31(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射、御是战车的基本作战技能,因此射和御是先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射要掌握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主要指的是驾驶马车,习御要求掌握鸣和鸾、逐曲水、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这里既有技术的标准,也有仪态的要求。西周还举行一种以射行礼,以射选士的礼射活动。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礼射有严格的程序,复杂的步骤和完备的规则,参加者经过几轮繁琐的比赛才能决出胜负。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1.射、御32(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商周宫廷的舞蹈可能是由于远古宗教仪式演化而来,从功能上分为祭祀、庆典舞蹈和欢娱燕乐舞蹈;从形式上分为大舞和小舞。舞蹈的内容分为文舞和武舞。周代设有管理舞蹈的乐师和舞师。乐师负责教授贵族学习舞蹈,同时负责宫廷祭祀庆祝和庆典时舞蹈的组织工作。舞师负责教授一般的百姓子弟习舞,并负责收集整理民间舞蹈和主持民间祭祀典礼。舞蹈按不同的年龄分段,由易到难依次学习。西周的乐舞基本上是模仿战阵操练,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2.舞蹈33(二)民间习武活动的出现周代以前习武是贵族的特权,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习武。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练武成了农民余暇活动的重要选择之一,民间习武活动逐步的增加。各国鼓励民众习武从军,农民逐步的成为军队的主体。这种兵农合一的做法促进了民间习武风起的形成。武风的盛行也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4(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演变夏、商时代的“校”与“序”一般是文武兼习,但以武为主。在专职老师(一般由有作战经历的老年人充任)带领下,主要学习射箭的技术。1、先秦的学校体育2、“六艺”与“四术”先秦贵族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四术”与“六艺”。“大学”教授“四术”,“小学”则学习“六艺”。“四术”是指礼、乐、诗、书等四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六艺”则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5(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演变3、汉代以后开创了重文轻舞的先河春秋以后官学衰退私学兴盛,秦汉时官学才又开始重行兴盛。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武艺和身体练习成了职业军人的专门技能,使官学中的身体活动内容越来越少。重文轻武的思想开始出现。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36(四)民俗节日的形成与民间体育的传承8.腊祭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1.春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七夕6.中秋7.重阳节2.元宵节37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把“道”看做是事物的本源和变化的依据,因而后人称为道教。道教重人贵生,认为“先天地生的“道”是生命的本源。道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也是认识生命的基本原则。在养生上道家主张以静养生,在形神关系上,道家轻形重神,主张通过“抱魂守一,使“气”和“道”结合,就可以做到使“身”不朽,长生不老。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一)道家3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二)儒家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崇“仁”尚“礼”的体育思想;“寓教于乐”的体育实践。孔子擅射御,喜效游。39(三)荀子的体育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83年)名况,字卿,战国末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