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的全面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舞剧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舞剧全攻略一、中国舞剧的历史及其发展二、舞剧的特点三、舞剧的结构构成四、舞剧的写作要求五、舞剧与音乐剧、歌剧的不同一、舞剧的历史与发展中国舞剧繁荣初呈中国舞剧的历史舞剧是由古代舞、乐、歌、诗并立的综合性表演分化、演进而来。近代意义上独立完整的舞剧,是伴随着近代剧场在西方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但是,严格来说,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舞剧的发展:1.《罂粟花》3场舞剧。首演于民国28年(1939年)3月18~29日法租界工部局大礼堂(今南昌路科学会堂)。该作是吴晓邦创作生涯的第一部舞剧;也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一部舞剧作品。2.继《罂粟花》之后到建国初期,中国舞剧开始了它最初阶段的多方面尝试。这期间较有影响的人物和作品有:-吴晓邦的《虎爷》(1940)-俄籍犹太人阿龙·阿甫夏洛穆夫的《古刹惊梦》(1941)-《宝塔牌坊》(1942)-《孟姜女》(1944)-梁伦的《五里亭》(1945)-《花轿临门》(1948)等1950年,欧阳予倩、戴爱莲等运用芭蕾的形式和技法创作的《和平鸽》问世。中国舞剧的先行者们以他们的全方位探索,勾勒出了中国舞剧在未来岁月的大致走向,主要有四点:1.以戏曲舞蹈及其它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风格”舞剧;2.以民族和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风格”舞剧;3.以芭蕾的形式和技法为主的“芭蕾舞剧”;4.按照现代舞的美学原则而又相对突出个人风格的“现代舞剧”。建国初,正式的舞剧学校或机构相继成立1952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设立了舞剧组。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及翌年的首期编导训练班,使舞剧创作队伍初具规模。这样,一个以民族和传统的舞蹈为基础,借鉴苏联舞剧创作经验,发展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思想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一批带有探索性质的中小型舞剧,如《盗仙草》、《东郭先生》等相继涌现。(1)《宝莲灯》光初照人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1957年首演于北京。该剧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编,以神人相爱的故事,表现了善恶之争,歌颂了美好纯洁的爱情。进步:舞剧在继承中国戏曲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舞蹈素材,并给以创造性的发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较早获得成功的舞剧。它对建立中国舞剧的民族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亦有相当影响,日本和苏联曾学习演出过。我们简单地看一看新中国成立后在舞剧方面获得的进步与成功:(2)《小刀会》的“旗帜”《小刀会》也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是中国民族舞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剧根据1853年上海地区小刀会起义的革命斗争历史改编。进步:采用悲剧的结构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素材,表现了刘丽川、潘启祥、周秀英等起义英雄们在反帝反封建活动中英勇不屈、顽强奋争的精神。(3)《鱼美人》的启示1959年首演于北京。同年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创作、演出二等奖。1994年由北京舞蹈学院重排(改版)上演。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本剧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为北京舞蹈学校第二期编导训练班的毕业作品,导师为苏联舞剧大师彼·古雪夫。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观看了演出。进步:《鱼美人》是借鉴古典芭蕾结构形式表现中国神话故事题材的一次重要尝试。广泛吸收中国民间舞蹈素材,在表现方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所创新。它的创作经验对以后中国舞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4)英雄主义的诗篇《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六幕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于1964年在北京首演。进步: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和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受到中国音乐、舞蹈界及观众的热烈欢迎,并称它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照进步:该剧音乐在创作中,大量吸收了华北地区的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舞剧音乐的素材,乐队采用了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成,使舞剧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追求用芭蕾艺术来表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方面,在探寻将芭蕾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相融汇方面,以及在如何发挥舞剧自身的艺术规律,如何拓展舞蹈的表现功能方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都取得了当时可能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因此,这两部作品的成功,可以说基本体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型舞剧创作上的种种探索成果。文革结束,伴随着新的思想和艺术思潮的涌动,中国舞蹈在它的全面复苏之后,终于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这期间三次全国性的舞蹈会演和比赛,即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舞蹈会演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1986年的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带动和催生了一大批舞蹈作品问世。自此,中国古典舞剧开始多元化发展1.从壁画中走出的“敦煌舞”1979年,一部取材于莫高石窟壁画的大型舞剧面世它就是美仑美奂的---《丝路花雨》这部作品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创作、演出一等奖;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丝路花雨》是一首礼赞中外人民友谊的优美诗篇,也是一副中国人民创造的绚丽的历史画卷。敦煌千佛洞石窟艺术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中国珍贵的艺术宝藏。唐舞探微——舞剧《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的主要艺术成就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对古典舞的创新,二是对唐代乐舞的探索。《文成公主》中的“唐宫廷伎乐舞”、“武士盾牌舞”、“莲花童子舞”都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为后来的唐舞创作提供了可信的依据和借鉴。重塑汉风——舞剧《铜雀伎》《铜雀伎》是80年代中期比较有影响的一部历史舞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1985年首演。在舞蹈风格的把握上,该剧侧重于对汉魏时代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精神的呈现。舞台上那些重心极度倾斜的体态,拧腰出胯的造型,“若将绝而复连”的动势,“斜身含远意,顿足有余情”的舞姿风韵,几乎就是人们心目中期待已久的汉魏舞风。上海的舞剧创作群体从70年代末,相继推出了《半屏山》、(1979)、《奔月》(1979)《凤鸣歧山》(1981)、《木兰飘香》(1983)……每一部舞剧的题材、体裁、样式、风格均有所不同,表现出“海派”艺术家勇于探索的胆略,其中《奔月》引起的反响更为强烈。这一时期,还上演过一些具有某种前卫意识的现代舞剧。这些作品倾向于抽象化、表现性手法,在舞蹈语言上不拘一格,突发奇想,各显其能,它们的出现有助于中国舞剧表现手法的拓展,也显示出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开放性。如:根据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改编的舞剧《蘩漪》;以巴金的著名小说《家》、曹禺的著名剧作《日出》、《原野》为依据创作的《悲鸣三部曲》——“日之思”、“原野”、“鸣风之死”;此外还有《雪妹》、《红高粱》……等。在诸多以文学名著改编的民族舞剧中,湖南省歌舞团于1994年创作演出的《边城》(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独占鳌头。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民族舞剧锐意创新的态势,随着世界性的交响芭蕾、现代芭蕾的兴起、新时期的中国舞剧在大胆的吸收、借鉴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二、舞剧的特点第一,具有舞蹈性基因。舞剧是按戏剧形式来展开的一种舞蹈体裁。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如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说出角色的心里话,唱出人物的情愫来,用舞蹈叙述故事。第二,具有戏剧性基因。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舞剧用戏剧形式中来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抒发情感、推进情节等等。即是一步步地用舞蹈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舞台上呈现一部完整的舞蹈性戏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照在舞台上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确定的“女首席”是老爷最后娶进大院的三姨太,而与三姨太相对立的“男首席”不是老爷,而是三姨太未进门前的恋人——戏班武生。由于确定了男、女首席,舞剧叙事就主要围绕着两个人的“双人舞”来展开:三姨太上轿出嫁之时忆及戏班武生的“纯情双人舞”,嫁到大院后观看戏班堂会时的“传情双人舞”,避开家人与戏班武生约会的“偷情双人舞”,直至最后被老爷命人仗杀的“殉情双人舞”……“双人舞”作为舞剧艺术的形式特征不仅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舞剧情节的结构骨架。同样,一部“以舞蹈演故事”的舞剧,不仅有“双人舞”,还有女首席的单人舞。《天鹅湖》白天鹅奥杰塔作为女首席,一方面结构出要通过爱情使她还原为人的男首席齐格弗里德王子,一方面结构出要毁坏她的爱情从而永远将其囚禁在天鹅湖中的魔王罗德巴尔特;舞剧为了使“双人舞”这一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得以充分发挥,甚至还结构出了与白天鹅奥杰塔“同形”的黑天鹅奥杰丽娅,而奥杰丽娅作为魔王的女儿正是用来起到动摇王子的爱情从而使奥杰塔永远沉沦在天鹅湖中的作用。《天鹅湖》舞剧照舞剧作为以舞蹈演出的故事,无论恋情的结局是美满的还是悲剧的,过程总是有所障碍有所曲折,这障碍和曲折便构成了舞剧的戏剧冲突、戏剧情节和戏剧结构。也就是说,以“双人舞”作为舞剧叙事主要手段的舞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剧创作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并进一步决定了舞剧叙事的基本冲突、基本情节和基本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剧创作中存在的人物关系类型化和舞剧结构模式化的倾向。这是体现舞剧的舞蹈性与戏剧性的结合。第三,具有音乐美。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第四,具有综合性。舞剧是把舞蹈、音乐、戏剧等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是一种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的呈现。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著名的舞剧代表《大红灯笼高高挂》5第三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mp4三/舞剧的结构舞剧艺术的结构要素1.故事要素2.情节要素3.语体要素4.叙说要素1.故事要素中国舞剧萌芽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般将1956至1957年的《宝莲灯》作为我国第一部舞剧。50、60年代的舞剧强调背景和事件,人物只是故事得以成立的符号,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注重揭示主题。这一时期我国的舞剧往往比西方舞剧人物更多、故事更复杂。现代舞剧则更强调人物和性格。舞剧首要结构人物关系,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强化舞剧特征。故事要素包括背景、事件、人物、性格。2.情节要素情节要素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即起承转合四段式。西方舞剧则往往采用正、反、合的三段式。舞剧通常分为陈述、扭结、解结三部分,关键在“转”这一段。这类似我国古代诗歌,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而名句往往出现于表现“转”的颈联。3.语体要素语体要素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双人舞是舞剧叙事最重要的手段,往往贯穿整个舞剧成为故事发展脉络。双人舞是两个人独舞的组合,在一个共同的情境中发生,两个人的语言要对话成一种感觉。独舞要有典型性,在假定情境中动作,注重即兴表演。4.叙说要素叙说要素分为动机(主题动作)、重复、对比和平衡。动机的提法受作曲法影响,所有动作都要流自动机,流向动机并流经动机,要注重性格特征和延展性。动机来源于功能动作的图式化,自然物态的情状化,音乐节律的视觉化以及风格图式的变异化。重复是动机在剧中的散现。重复并不意味着视觉形象的重复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