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征分析姓名学号09156001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中国·合肥二o一三年五月2摘要在西部大开过程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经济水平、生活状况、社会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城乡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农民的传统心理和现代心理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他们的心理开始表现出很多杂糅交错的特征。这些心理特征的变化或轻或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冲击着西部地区的传统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再加上各种因素纵横交错,它们诱导着农民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发展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对当前的整个西部农村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农民心理特征3目录一:引言.................................................................................................................................................41项目的研究意义...............................................................................................................................4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5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农民心理特征.................................................................................61农民心理中传统与现代并存.......................................................................................................62市场意识与小农经济并存............................................................................................................63开放开发的意识与保守的思想并存.........................................................................................74苛求平等的信念与服从意识并存..............................................................................................75自我觉醒与身份焦虑并存............................................................................................................76科技兴农意识与迷信意识并存...................................................................................................8三: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农民心理特征成因分析............................................................8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农村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并存的必然.............................................82西部大开发的过程是传统观念受到极大冲击的过程.......................................................83西部地区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在基层建设中迷失、腐化..................................................84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拉大...................................................................................95西部地区农民自身素质和地理条件的影响..........................................................................9四: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91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10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03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的思想教育,树立新观念....................................................................114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11五:小结...............................................................................................................................................11六:参考文献:...............................................................................................................................12英文题目............................................................................................................................................13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13致谢.......................................................................................................................................................134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征分析09应用心理冯玉山一:引言1项目的研究意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即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的因素。近13年里国家不断深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建设新农村政策,在此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农民的心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对这一切的变化的意见和判断并不一致。总体而言人们表现为对其的心理问题。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例如,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理想等推动作用下形成、稳定或者再变化,也需要依赖于动机和理想等动力机制才表现出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贯性,体现个体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以来,由于社会文化大变迁的冲击,农民心理及意识观念总体上表现出了“较现代”的倾向,但同时农民的人格现状复杂多变,心理长期处于失衡、失范和失控的矛盾状态之中。因此我做了这次尝试性研究,做这样一个尝试性研究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我一直以来的一种对农村的感知,同时也来自于我对农村变化的亲身感受和观察。我的家乡被誉为“中国飞天故乡”从这个名字上不难看出它是一个被国家政策影响改变较大的地方,所以农民的心态也就有了充分的表象。我从小生于农村,可以说见证了这座地处西北贫困地区小镇的落后、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农业产业化浪潮席卷这里的时候,作为小5镇的居民,我又一次经历了这个乡土社会旧貌换新颜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还远没有结束,正在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地激烈进行着。可是伴随这个过程的动荡与变迁对这个小社会以及它的居民们却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影响!而且它自身仍然在高速变化和发展着。所以,我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一次“发现”的旅行。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罗吉斯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中写道:“对农民缺乏了解造成了许多发展规划的失败,规划者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农民的不合作,他们对农民很失望……尽管从概念上我们很容易区分农民,但我们缺乏对农民整体的、科学的、可靠的理解。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研究农民”【1】。农民心理,即农民群众的认知、情感、思维,及其在农村社会、农业经济活动中的表象。它既不同予一般心理学研究人类一般的心理,又不同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人的心理。它探索农民个体心理与农民社会存在的关系,也探索农民心理奥秘,寻求指导农民心理的渠道,防止不良社会影响,提高科技推广的效能,提高对“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的领导艺术,达到农村精神文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思想提高的目的。农民心理现象是农村、农业的客观现实的反映。在广大农村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着农民的个体差异,而且每一个农民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存在着差异。在农村社会中,农民阶层内,有的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甚至成为人杰;有的却终身碌碌无为,甚至镣铐加身;还有的由于内心感情脆弱,经受不起强烈的感情冲击而产生“变态心理”【2】。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渐进式改革,虽然今日中国农民的生活在很多方面捆在市场上而不是土地上,但是要实现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却非一日之功,这就决定了农民心理对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适应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其中对市场经济伦理的认同和认知的程度反映了农民对市场经济适应性高低,据2006年1月至2月间,南开大学课题组组织了一次以农民认知现状为主题,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认同度最高的是“互相尊重”,以下依次为“诚实”、“守信用”、“平等相待”和“自信”,占比分别为89.9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