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殇屈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除此,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屈原的文学成就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九歌包括:礼魂(颂魂曲)国殇(人鬼)山鬼(山神)河伯(河神)东君(日神)云中君(云神)少司命(主嗣)大司命(主寿)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九歌》是在民歌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章悲回风惜往日思美人怀沙涉江橘颂惜颂哀郢抽思屈原的诗篇代表着楚辞的最高成就。屈原死后,楚国虽有宋玉、唐勤、景差等人爱好诗赋,但始终没有超过屈原。《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调,以六言、七言为主,多融进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楚辞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语助词“兮”的运用,不仅使诗歌调子婉转动人,而且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发奔腾澎湃的激情。•比兴手法。屈原笔下的比兴手法,比《诗经》当中的丰富复杂,而且互相关联,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的“美人”、“香草”、“宝玉”、“明珠”等等,都成了抽象意识的象征,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楚辞》特色:补充: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朗读课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题解:•《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殇:①未成年而死者(男20岁,女15岁);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文中意)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祗同等祭祀?明确: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的礼赞,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的美感的杰作。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国殇》诗章。•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把全诗分成几部分?全诗可分两大部分。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部分,描写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画面。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部分,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本诗分为两部分,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出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时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楚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其实,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