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内部使用)曹春阳河南电大前言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是以200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孙立平主编的《社会学导论》为依据,为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编写的期末指导性资料。编写本复习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播电视大学学生了解《社会学导论》各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各章的学习重点,以便使同学们在本课程的复习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本资料围绕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各章内容做了重点概述,同学们在复习本课程时,要结合教材《社会学导论》各章后面的练习,全面复习,重点把握。社会学概论的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由于理论水平有限,编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曹春阳2006年7月第一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学习要求:1.了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社会学与社会学的想象力。2.一般掌握社会学是看社会的一种特殊视角、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孔德对建立实证性社会学的设想、涂尔干与社会学的学科化、当代社会学及其主要范式。3.重点掌握社会学的定义。一、社会学的视野1.社会学是看社会的一种特殊视角2.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来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3)社会学的科学性二、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1.孔德对建立实证性社会学的设想19世纪30年代,孔德出版了《实证哲学教程》。1839年,他在该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2.社会学的学科化以及在当代的发展(1)涂尔干与社会学的学科化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他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研究的实证规则。这时,社会学才真正发展成一门经验性的社会科学学科。(2)当代社会学及其主要范式范式是指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不言自明的一些信念和假设。①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可以概括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类似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正是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其主要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学派、交换理论等。②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的产物,社会是与自然界不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依赖于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人本主义社会学主张,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应当根据人们对社会现象所赋予的意义来解释社会现象。其主要流派包括:社会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拟剧社会学等。③反思性社会学反思性社会学有一套跨越自然主义和解释性社会学的假设,这种假设的焦点是“社会学家的自我形象”。在反思性社会学中,社会学家所致力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一系列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个概念,就是在力图弥合社会行动的社会心理基础与宏观结构制约之间的鸿沟。3.社会学发展的新趋势吉登斯于1986年论述了社会学在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新趋势。趋势一:社会学将逐步摆脱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社会思想的影响。趋势二:伴随着社会学争论而来的是将出现新的理论综合。趋势三:社会学分析的主要对象将被深刻反思。趋势四:社会学将被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视对世界体系的研究。趋势五:社会科学内已有的科学划分将变得越来越模糊。趋势六:社会学家将重新重视长期的大规模社会转型过程。趋势七:社会学将进一步强化对社会政策或改革实践的研究。趋势八:社会运动将继续对激发社会学想象力起主导作用。三、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1.普及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社会学在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中的作用3.社会学能够提供社会工作和行政、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第二章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习要求:1.了解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等人的社会学理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多元化;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参与观察法、文献法。2.一般掌握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美国化、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中国社会研究中的方法适用问题。3.重点掌握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抽样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一、经典社会学理论1.孔德孔德被誉为“社会学之父”,孔德关心的主要问题正是秩序问题与进步问题。围绕秩序问题他发展出了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社会的稳定;围绕进步问题,他发展出了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孔德的独特之处是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出发,强调社会必须协调一致,恢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一致性。而他在分析方法论上的特殊贡献是探索了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在内的一整套掌握社会规律的科学方法。孔德在圣西门思想的影响下,把讲究效用、以经验材料为依据、强调明晰性和精确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视为实证精神的体现,所以,他所开创的社会学传统也被称为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2.马克思马克思在社会学上开创的是完全不同的批判传统。正视社会冲突的普遍存在,把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解放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强调经济因素生形成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优先作用,是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突出特点。马克思毕生最杰出的社会学贡献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生产与异化的社会关系。3.涂尔干涂尔干明确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事实,确定了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论,并将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区分开来。他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孔德的中心问题——社会秩序,与涂尔干的中心问题——社会团结,在精神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不过,孔德对秩序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空泛,而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研究已经相当扎实。4.韦伯德国思想大师韦伯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理解社会学传统的开创者。他所开创的理解社会学结合了客观性的说明和主观性的解释两方面内容。他主张,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所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韦伯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综上所述,孔德虽然是“社会学之父”,但他的社会学理论还未摆脱浓厚的思辨哲学色彩,未能单独形成一种传统。托克维尔的著作中虽然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学资源,但由于受后世狭隘的学科划分界限之害,长期以来被排斥在社会学的门外。因此,经典理论对后世发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有三种传统: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传统,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传统与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传统。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也因此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美国化经典社会学理论是由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和英国所主导的。20世纪初,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洲转到美国。帕森斯1937年出版的《社会行动的结构》是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衰落、结构功能主义崛起的标志。他在这本书中将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界定为社会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帕森斯开创出了一个独特的实证主义流派——分析实在论。在这个时代,为结构功能主义作出杰出贡献的还有罗伯特•默顿。默顿通过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缺陷,建立起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功能分析范式,把功能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出一套介于帕森斯式的宏大理论与类似芝加哥学派那样的专门理论之间的“中层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对帕森斯理论的反叛出发,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也称符号互动理论)等三、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多元化20世纪60年代,理论界围绕对韦伯思想的解释所产生的大争论,揭开了社会学理论多元化发展的序幕。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研究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具体方法,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方法。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它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问卷调查、量表与测验、实验等方法。另一类是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低的深度访问、参与观察和历史比较等方法。五、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社会学研究的过程通常包含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研究假设,第二阶段是进行研究设计,第三阶段是根据研究设计收集资料,第四阶段是依据假设分析资料,第五阶段是解释调查结果并得出结抢,第六阶段是公布研究结论。六、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抽样问卷调查法抽样问卷调查是社会学最常用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由五个阶段组成:1.确定调查总体。2.选取调查样本。最基本的抽样方式是随机抽样,即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完全随机的原则来抽取。更为常见的抽样是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3.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类。封闭式问卷是把所要了解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的问卷形式;开放式问卷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可选择的答案的问卷形式。4.问卷调查实施。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②由访问员将问卷发给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收回;③通过电话访问,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④通过邮局将问卷寄给被调查者,他们回答完后又通过邮局寄回。5.分析调查资料。(二)深度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其他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参与观察法、文献法等。第三章文化学习要求:1.了解文化的类型、文化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2.一般掌握文化的要素、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变迁。3.重点掌握文化的含义与特征。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行为方式等等。文化具有以下特征:⑴人为创造性;⑵后天习得性;⑶共享性;⑷象征性;⑸传递性;⑹变迁性。二、文化的类型(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文化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前者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采用原材料、自然资源加工制造而成,能够发挥特殊功能的有形实体。非物质文化可分为认知性的与规范性的两类。认知性的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语言、符号;规范性的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群体规范。(二)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可将其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可,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只为某些特定的人群、群体所接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上与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区别,继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三、文化的要素(一)符号(二)语言(三)价值观价值观是大多数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美丑判别标准的观念,是对自己或其他群体的道德、伦理在真善美层次上的评估。它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提供评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标准,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四)规范规范是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准则。规范分为民俗、民德、法律三大类型。1.民俗。民俗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接受、遵守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它以自愿为基础,并不依靠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违反了它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2.民德。民德是依靠一定的道义力量、社会舆论来保证实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影响,违反它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并会受到严厉惩罚的行为规则。3.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违反它将会受到拘留、监禁、死刑等法律制裁,是一种最严厉的规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