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1、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社会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长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种存在状态。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联盟。宏观上,社会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团体,在人类社会中进而形成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不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新闻学等。社会科学的各种学说一般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它们一般具有阶级性质。自然科学:关于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各种状态、各种属性及运动形式。现代自然科学认识自然客体的鲜明特征是,不仅认识各种物质类型及其运动形式,而且认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不仅认识物质运动的宏观过程,而且深入到物质客体的微观结构;不仅注重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自然现象的演化机制,而且注重揭示结构和功能。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是指一种在根据不足的情况下强行运用科学,或者仅仅以科学的名义推行某种观念,它本身违背了科学精神,是反科学的。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主义是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承担宗教类似的功能。人本主义又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哲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具体性原则: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对社会实践进行具体的了解、掌握;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体性原则:承认、重视、坚持主题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性原则:正确把握社会有机体,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性原则:每一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失误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该原则,对社会进行动态研究。第一章1、为什么说社会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认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科学研究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命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如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搜集材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5、如何理解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也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再没有其他的客观标准了;而且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结底将由实践来鉴别,这是确定的.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同时,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带有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使人的思想僵化,把人们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6、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有什么危害?崇拜权威有什么危害?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权威的崇拜会束缚人的思想,严重的压抑了人的思维和认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严重缺乏科学性,一切以权威的指示办事。第二章1、什么是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2、什么是整体、结构和层次?整体是指一个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所组成的体系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一定有某种内在关系,或功能互补,或利益共同,或协调行动等等。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有组织的事物。一般情况下,“整体”有一定的组成原则、组织规则、组织机构、运转规则和运行秩序等。结构的意思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层次是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3、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4、社会开放性为什么很重要?社会具有开放性,即社会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使社会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社会的开放性受到破坏,不能正常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社会的发展就会十分缓慢,甚至停步不前,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这个社会最终将因落后而消亡。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5、说明研究社会系统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以使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结构性原则: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通过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优化结构的设计,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层次性原则: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系统的人和层次上,都有组成它的低层次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性质、功能和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在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研究系统。开放性原则:开放的社会系统使其进步,封闭的社会系统的必将灭亡,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使得研究更加全面而深刻。第三章1、如何进行矛盾分析?以中美关系为例进行分析。(1)人类社会充满矛盾,必须承认中美社会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例如美国一手导演的南海争端问题,萨德导弹问题,以及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与摩擦;(2)要认识到各个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南海问题,萨德导弹问题这些威胁到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问题,是现在中美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贸易之间的摩擦,国际事务上的意见不同之类则是次要矛盾;(3)注重矛盾的性质和矛盾斗争的形式,对于南海问题,萨德导弹问题这类对抗性矛盾,中国绝不退缩,当然现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发展到必须用武力解决的阶段,但是随着矛盾的进一步深化,不排除采用更为激进的手段;对于贸易上的矛盾这类非对抗性矛盾,则可以采用协商合作的形式达到互利共赢。2、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说明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的合理性?游击战理论是共产党在多年的革命战争中,通过实践得出的适合共产党在该阶段革命斗争的正确战术理论(1)首先必须正确的分析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国民党部队围剿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国民党部队人数远多共方,装备也比共方精良,但是国军内部各派系林立,各系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来时汹汹,共军从装备和军队的整体素养上与其存在客观差距,但是日军异地作战,既是全中国人民的仇恨对象,也不熟悉很多山川地理;反观之共军,虽然装备人数上比不上国军、日军,但是共产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部队组织精简,可以很好的分散隐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适合游击战术;(2)在实践把握规律,共军在前四次应对国军“围剿”,游击战术运用得当,皆将国军打退,第五次却选择阵地战,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共军损失巨大;同时在长征的途中因为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才使得革命力量的以保存,可见游击战术是适合这阶段共军的战术。3、运用利益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历史上打土豪分田地的重要性。近代中国的有生力量在于农民,当时农村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总量远大于城市,而农民则是农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农民占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想要获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须要获得农民的支持;农民最直接的利益诉求便是土地,将土地分给长久以来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最能够获得农民的认可和支持,获得中国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正是有了农民的支持,共产党在其革命事业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的补充,才能够在接下来的革命事业中取得最终的胜利。4、什么是5“W”提问方法?(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2)What——怎么回事?(对象);(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5)Who——由谁执行?(人员);5、用利益分析方法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