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前言1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健康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制订的。《标准》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发挥重要作用。第一部分前言2——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学习和掌握锻炼身体和适应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运动技能习得和运用的课程。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运动兴趣,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了一些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本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强调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第一部分前言3——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学科的有关健康知识,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重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不同地区在体育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高度重视学生在性别、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些差异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采用有效的学习评价手段,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第一部分前言4——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确定课程内容标准为了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有效实现课程学习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四级水平的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确定课程内容标准(见图1)。课程内容标准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内容更具有弹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图1,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课程总目标--具体目标--内容标准(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五个学习方面设置各个水平的具体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在保证学生完成相应水平具体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个学习方面的差异性,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标准》鼓励各水平学生将高一级水平的目标作为发展性学习目标。各水平的具体目标构建采用三种不同方式,第一种为递进式目标,即在不同的水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逐步提高要求;第二种方式为侧重式目标,即在某一水平侧重学习某些内容,但在其他水平也需要学习这些内容;第三种方式为完成式目标,即在某一水平学习完某些内容后,在更高的水平不再出现这些内容。(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应使情感、意志、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成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促使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健康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标准》列出了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概览与简要说明(见表1),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各水平具体目标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按照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标准》设置了课程总目标、五个学习方面四级水平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应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时数。《标准》对学习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处理。学校可以按照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标准中相应水平提出的要求,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五)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以上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标准》把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时,着重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表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行为动词的层次及意义行为动词举例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层次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观看、指出、说出、描述;知道、了解、识别、辨别、认识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理解层次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观察、观赏;探究、讨论、比较、区分;获得、懂得、理解区分体育活动中安全和不安全的行为,并作出评价。应用层次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记录、测量、写出、安排、设置;应用、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练习层次独立或集体体验、学习动作学习、做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掌握层次独立完成动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完成、会做、学会、掌握、展示;发展、改善、提高、增强完成多种必要的集体操练。运用层次与已有的运动技能建立联系、灵活应用等。进行、应对、运用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情意性目标行为动词经历层次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参加、参与、体验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反应层次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注意、关注;做出、建立、树立;遵守、接受、适应;避免、消除、抵制、改正关注青春期的健康。领悟层次评论、评价;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采取、分配、形成、养成、具有、表现、保持;帮助、指导;对待、尊重、关爱确的身体姿势。说明:1.本表所列行为动词用于《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描述学生在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时应能表现出的行为。2.本表行为动词依学生应达成的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和情意性目标行为动词三类,每一类按其程度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3.每类各层次行为动词依其意义相关程度分为不同的组,各组动词之间用“;”分开,行为动词的先后顺序尽可能按意义的递进关系排列。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动的兴趣,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二、具体目标《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课程总目标。运动参与(一)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1.水平一: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2.水平二: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运动动作。3.水平三:主动参加体育活动。4.水平四:初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二)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水平四: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1.水平二: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2.水平三: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观看体育比赛;初步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3.水平四: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技术或战术知识及竞赛规则;观赏体育比赛;简单评价从媒体中获得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1.水平一:学习简单运动动作。2.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3.水平三: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4.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术或战术能力。(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1.水平二:知道如何在体育活动中避免危险。2.水平三:说出并初步掌握不同体育活动环境中可能面临危险的避免方法。3.水平四:注意体育活动时的安全。身体健康(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1.水平一: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2.水平二: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3.水平三:在学习、运动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二)发展体能1.水平一: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2.水平二: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3.水平三: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4.水平四: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力量。(三)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1.水平一: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2.水平二:描述身体特征。3.水平三: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4.水平四:理解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