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药理学(clinicalpharmacology)2.临床药理学的意义3.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和任务4.新药临床试验5.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ytesting)7.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8.新药9.药物浓度分析方法10.四性原则11.药代动力学12,一室模型,二室模型13,零级速率过程14,主要药动学参数15,消除半衰期(halftime,t1/2)16,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17,消除速率常数(K)18,表观分布容积19,生物利用度(bioavilability)2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plasmaconcentration,Css)21.治疗药物检测(TDM):2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23.药物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24.TDM指征(适应征)25.需要进行TDM的药物26.TDM分析方法简介27.肝摄取率(ER)28.肝消除率29.经肝脏消除的药物的分类:30.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31.肝脏疾病血浆蛋白结合率32.肝脏疾病时药效学的改变33.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34.肾脏疾病时的选择药物35.肾脏疾病是给药方案的调整方法36.老年人的用药特点37.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38.老年人用药原则39.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40.老年人常用药43胎儿治疗学44哺乳期孕妇用药注意事项45药物相互作用{druginteraction}46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药物47联合药物种数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48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与机制49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50药效学相互作用51、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策52、药理遗传学53、遗传药理学的方法学:54、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55、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56、药物受体的遗传多态性57、遗传药理学与个体化给药58、药物不良反应59、ADR的分型60.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61.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62.ADR因果关系的总体判断63.药物滥用66.依赖性药物分类65.药物耐受性64.药物依赖性的分类67.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68.抗菌药物药动学指导临床用药69.抗菌药物PK|PD结合模型与临床应用研究70.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71.新生儿禁用氯霉素72.恰当选药的基本原则1.临床药理学(clinicalpharmacology)是一门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2.临床药理学的意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新药研发。.医学教育、医师培训。3.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和任务: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3.临床药动学研究。4.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5.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6.教学与培训。7.咨询服务。(前5条为内容,七条为任务)4.新药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品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5.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ytesting)即相对性生物利用度研究,通过比较被试制剂与参比试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和速度)来评价两种试剂是否具有等效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物临床是质量管理规范(GCP)7.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1.药物临床研究批件SFDA2.临床前研究资料药学、药理、毒理3.研究用药品符合GMP要求4.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内进行5.临床研究计划经伦理委员会批准6.知情同意书8.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按新药管理。9.药物浓度分析方法:(1)灵敏度,(2)准确度(3)精密度(4)特异性(5)标准曲线10.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4Rs原则11.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的一门学科。用数学语言定量、概括、简明地描述体内药物极其代谢产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2,一室模型:药物随时在全身各体液和组织中的分布达到平衡。二室模型:给药后瞬时就可以在血液供应丰富的组织分布达到平衡,然后再在血液供应较少或血流较慢的组织分布达到平衡。13,零级速率过程:在任何时刻的“移除”速率都是相等的,与浓度无关,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一级速率过程:机体内某部位药物的“移除”速率和该时刻药量(或浓度)成正比。14,主要药动学参数消除半衰期②消除速率常数③表观分布容积④清除率⑤曲线下面积⑥生物利用度⑦稳态血药浓度15,消除半衰期(halftime,t1/2)半衰期(halftime,t1/2):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是指药物消除的半衰期。意义:1,反应药物消除的快慢。2,制定给药间隔的重要依据。3,将药物分类16,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某些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段时间,去除药物后,对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定时间。17,消除速率常数(K):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药物百分速率。18,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按血药浓度(C)来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意义:反应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Vd范围5血管内10--20细胞外液20--30细胞内液30--40全身分布>40与组织结合18,清除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药物以一级消除动力学清楚则CL=K*Vd19,生物利用度(bioavilability)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衡量药物血管外给药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比例。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比较新制剂与已知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主要指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吸收程度峰浓度(Cmax):血浆最高的药物浓度达峰时间(Tmax):达到最大浓度时间治疗范围(治疗窗):指药物在最小有效浓度以上,最小中毒浓度一下的血药浓度范围。生物等效性(bioequlvalence)指通过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证明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等效性(therapeuticequlvalence):指同一个体应用等量的具有生物等效性药物的不同制剂,可产生基本相同的临床效应。2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plasmaconcentration,Css)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Css负荷剂量(loadingdose,DL)首次给药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即当给要间隔时间等于t1/2,首次加倍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21.治疗药物检测(TDM):测定手段,测定血药和其他生物体液中药物或其代谢物浓度,并运用药动学原理求得各种药动学参数,从而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用药,做到合理用药。2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A药物因素;制剂因素;药物的相互作用B体因素:a理因素:年龄、性别b病理因素:肝肾功能等c遗传因素d环境因素23.药物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24.TDM指征(适应征)并非所有药物或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在血药浓度--效应相关性的前提下对下列情况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是必需的。A毒:安全范围窄且个体差异大的药物B饱:在治疗剂量下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C难:药物中毒反应与所治疗的疾病症状相似D久:长期服药有发生毒性反应的药物E联:联合用药时发生相互作用F变:药动学参数改变。肝、肾、心和肠道等脏器疾患;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同剂量时血药浓度差异大G找:常用剂量下无效需查找原因。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提供医学法律依据25.需要进行TDM的药物A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等B精神神经类药物: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和乙琥胺C心血管系统药物: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和利多卡因等D呼吸系统药物:茶碱,氨茶碱等E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等26.TDM分析方法简介A放射免疫法(RIA)B:酶免疫法(EIA)或称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C:荧光免疫法(FIA)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微生物测定法--适用于抗菌药物浓度测定27.肝摄取率(ER):药物通过肝脏时从门脉血中消除的分数28.肝消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L或ml)血中药物被肝脏消除,单位为ml.min.-l或ml.min-1.kg-129.经肝脏消除的药物的分类:高ER(ER1,如普萘诺尔、哌替啶)此类药物在肝脏的消除速度取决于肝脏血流量低ER(ER0.1,如华法林,地西泮,苯妥英),此类药物在肝脏的消除速度取决于肝脏的消除能力A:流速限定性药物B:消除能力限定性药物30.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A:药物的消除降低B:前药的活性型转化降低C:首关消除改变31.肝脏疾病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导致Vd增大,t1/2延长32.肝脏疾病时药效学的改变:1、对中枢药物敏感性增强2、对抗凝药物敏感性增强3、对降糖药敏感性增强4、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降低33.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1、慎用经肝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2、禁用或慎用损肝药物,避免药物性肝毒性的发生3、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4、禁用或慎用抗凝药物5、不宜用经肝活化生效的药物34.肾脏疾病时的选择药物:1、尽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等2、肾功能不全时具有活性的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蓄积可使药物治疗效应加强,导致毒性反应3、皮质类固醇、四环素等,有抗同化作用或增强异化作用可致负氮平衡,加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氮质血症4、部分药物其毒性反应可因肾功能不全而加剧,如镇静药、吗啡等对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增加35.肾脏疾病是给药方案的调整方法:1、给药剂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2、给药间隔不变减少给药剂量3、既减少给药剂量又延长给药间隔36.老年人的用药特点:1、用药机会多、种类多且疗程长2、主观选择药物的要求高3、个体差异大4、依从性差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原因a.剂量过大b.相互作用多c.依从性差d.对药物敏感性高e.自身稳定机制降低37.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临床经验显示,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较年轻人强,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一方面是由于药动学作用,即血药浓度随即曾龄而增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药效学作用,即靶细胞或器官的敏感性增加,造成相同血药浓度下的效应增强。1、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敏感性升高2、对β-阻滞剂等对心脏有传导抑制作用药物应减量。动脉血管硬化,脉压增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高血压时易出血。低钾低蛋白血症及心肌损害,易出现地高辛中毒。应用胰岛素,特别是长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时,易致低血糖。38.老年人用药原则:1、明确用药目的,严格掌握适应症2、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3、给药方案应个体化,必要时应进行TDM4、恰当联合用药5、疗程不宜过长,长期用药应定期随访6、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39.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1、吸收:被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影响不大,而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明显减少。2、分布:水溶性药物更易集中于中央室,分布容积减少。脂溶性药物更易分布于周围脂肪组织,分布容积大。3、代谢:肝血流量减少高提取率的药物清除率降低,首关消除明显降低,血药浓度升高。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受此酶灭活地药物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4、排泄:肾排泄药物能力下降40.老年人常用药1】镇静催眠药:小剂量用药交替使用2】抗高血压药:小剂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