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2.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3.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4.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过程性目标:5.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赵本山与宋丹丹小品”、“一对父子的谈话”、“笑不笑由你”三个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师总结: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设计说明:用这种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明白下定义的重要性。)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例如:(1)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的定义;(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的定义;学生活动一:1、考考你(小组活动)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2.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定义.(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让学生说说:你还学过哪些数学上的定义?(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三、了解命题的含义并学会判断句子是否是命题.学生活动二: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教师。(2)、延长线段AB。(3)、“非典”是不可以战胜的。学生判断后,给出命题的定义。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2、请你当法官。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对顶角相等;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⑸温柔的李明明。⑹玫瑰花是动物。⑺若a2=4,求a的值。⑻若a2=b2,则a=b。(9)八荣八耻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设计说明:根据刚刚学习的下定义方法,马上对“命题”这个名词加以使用,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定义的理解。)活动三、探究命题的结构命题可看作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是结论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若a2=b2,则a=b。如果a2=b2,那么a=b。活动四、探究命题的分类判断下列命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2)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4)若∠1+∠2=90°,∠3+∠2=90°,则∠1=∠3.(让学生判断命题的正确还是错误,若命题是错误的你怎样说明,举例子说明命题是错误的。)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做一做: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与同伴交流.(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三、拓展联系,巩固提高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2不是无理数。(4)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4)同角的余角相等四、课堂小结在最后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请思考什么是定义,举几个定义?问题二:请思考什么是命题?命题的分类?命题的结构?问题三:结合今天的课程,谈谈你的收获。五、作业新课堂P140—P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