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课题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中小学语文随课微写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子课题《“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意义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搞成两张皮,各自为政,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导致在阅读教学中写作落空;作文教学路径与方式也存在问题---次数少,每次写作很正式,是“大作文”,间隔太久写一次,一写又是写大作文,对学生来说太难,导致学生惧写。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路径,那就是“随课微写”。2.课题研究提出的现实意义《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不外乎激趣,即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随课微写”训练,这是语文教师在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作文,也可以说一个小作文,还可以是一个开头、结尾或者写人、记事等写作知识的专门性、针对性的练习。3.教学中的现实情况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还是习惯于从内容出发去寻找微写训练点,缺乏对形式的深度探究。随课微写教学中,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写的“微”,而让老师不再深入探究是什么,而仅仅是让学生照着语言范例去模仿,学生写了,但不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更无法运用并形成能力。因此,针对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选定了《“随课微写”教学2策略的实践探索》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核心概念界定“随课微写”是随课文教学进行微型习作训练的简称,即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指向单元习作重点,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或具有语用衍生力、思维张力和情趣感召力的经典语段,伴随着语文学习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特定氛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是将学生每一个单元课文学习之后教材安排的单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单个写作技术,分解到伴随每一课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从而积累建构单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单个写作技术体系,然后再进行向单元整体写作过渡,从而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怎么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伴随课文学习过程中的高频练写,达到积微成著的目的。随课:随,有“跟着,顺从”之意;课,既指教材,也指课堂。随课,即依傍学生所学的教材,伴随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微写:微,有“微小,微型”之意;写,即写作练习、训练。微写,指课堂阅读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选点的小型写作活动,不特别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性,而着重于一种非完整性、片断性的练笔。随课微写的特征:第一,内容集中:指向单元大作文的写作重点,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或经典语段即时练写,针对性强;第二,用时较少:每次练习时间在5~8分钟即可,利用阅读课文的过程或学完课文之后的时间进行;第三,篇幅短小:习作练习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场景或是某个细节,字数不一定很多。“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就是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点,进行小范围、短篇幅的写作练习,利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同步。“小学语文‘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指以语文教师和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拓展教材以外的范例3文本,挖掘练写点、练能点,依照从分散到整合,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写作指导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2)《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随课微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随课微写”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有这样一些表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微写指导,改进写作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要求和建议,无疑对中小学作文教学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其中,写作教学要加强“练笔”“实践中学会写作”“读写结合”这些要求对“随课微写”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4)在《中国知网》中,我们输入与“随课微写”相关的几个关键词——“随文练笔”、“课堂练笔”、“片段写作”、“微写作”、“微格作文”、“微格写作”之后,一共搜到文献376篇,其中“随文练笔”118篇,微写作88篇,片段写作77篇,课堂练笔83篇、微格作文10篇。此外,还阅读了50多篇“微格教育”或“微格教学”的研究文章。(5)生活是作文之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生活即教4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1.课题研究的目标(1)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地写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实真挚、充实生动、自然清新的片段。(2)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将新课程实验教材资源与微写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微写,并能尽情表达,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堂微写的训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文中能灵活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课题研究的内容(1)怎样精心设计有效的随课微写内容(2)把握有效的练笔时机,努力让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3)寻求研究课堂微写的训练方式(4)适时评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反馈。(5)探索“随课微写”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3.研究的重点(1)怎样精心设计有效的微写内容。(2)探索研究课堂微写的训练方式。(3)新课程下课堂微写的教学策略。四、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1.研究对象:学校全体学生。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教学实践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3.研究思路:(1)培养练笔兴趣;(2)创设情境,找准训练点;5(3)练笔方法研究:①仿写文本,举一反三;②对话文本,身临其境;③拓展文本,自由驰骋;五、研究周期和步骤:1.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二年。2.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目标任务:第一阶段(2018.12--2019.4)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开展课题申报准备会,学习有关“随课微写”的理论基础,搜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2)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撰写课题申报书及实施方案;(3)填写《“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课题申报表》;(4)落实课题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学生平时的习作兴趣,原有的习作水平,问卷调查老师习作指导的困惑。(5)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提供核心教案模仿、体验教学。明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阶段成果:申报书、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9.5--2020.8)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课题成员根据上阶段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构建详细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随课微写”设计与实施。(2)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交流、研究,分析课堂“随课微写”设计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可重点选取其中几节课,形成个案分析。(3)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阶段总结。(4)阶段总结,成果展示。撰写科研论文、教学案例阶段成果:阶段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2018.9—2020.12)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应用阶段(1)参与培训班集体活动,进行听课评课培训。(2)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上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及教研成果,在实验区内进行示范和推广,并对整个课题进行自查评估,推出有特色的校本“随课微写”教材。6阶段成果:形成总体研究报告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预期成果①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②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终身发展。③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④立足课堂实践,发挥教师在“随课微写”教学中的指导作用。⑤初步探索、提炼、总结出“随课微写”的教学策略。2.呈现形式①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报告。②《“随课微写”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课题经验总结汇编成册,形成技术性成果或操作性成果,向周边地区推广。③教师“随课微写”教学设计集锦,教师案例集、课堂实录,师生在各级比赛中的获奖证书、学生“随课微写”作品集等。④教师优秀论文公开发表,形成论文集,使经验得以推广。⑤汇编《“随课微写”集》,并将部分优秀作文在刊物上发表。七、组织管理及研究组成员具体分工:1.课题组成员:负责人:主研人员:参研人员:有意愿参与研究的语文教师(随后将在学校进行招募确定具体参研教师名单)。2.课题组人员分工:八、课题保障1.研究基础我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恪守“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把“培养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现代人才”作为育人目标,教师的正确育人理念已经形成,广大教师的科研、教学、育人能力为课题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我校有独立的教科研处,统一协调相关事宜,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理论书籍,可以为本课题提供有利的7实践支持。2.经费来源课题组日常研究所产生的费用,包括书籍资料费、印刷费、录课费、交通费、通讯费、课题会议费、校本教材编制印刷费用等均由学校课题经费支出。3.日常管理本课题实行例会制度和集体研究制度。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